本报讯 (通讯员 王凤起 郜玉华)近年来,牡丹区立足调结构、转方式、促增长,坚持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突破口,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巧借“外脑”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据牡丹区副区长郝丕进介绍,该区每年举办一次科技项目洽谈会,搭建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平台。目前牡丹区已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工业大学等国内40多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100余名科研专家、教授进行项目发布和对接洽谈,山东远东海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中厦电子有限公司、菏泽睿鹰制药集团等20多家企业先后与科研院所、高校院所签订科技合作项目80多个。
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促进了产品开发和企业创新。山东远东海创生物科技公司先后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工业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合作,取得了具有技术领先性、专利独占性的“直投式发酵剂”、“可膨胀膳食纤维”、“棉酚精提”等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成果项目。菏泽睿鹰制药与西南交大、青岛科技大等科研院所合作,成功解决了在7-ACA、7-AWA等生物制药领域的环保难题。山东宏科机电公司与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联合研发的高科技离心器,弥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美、日生产商对该产品的市场垄断。
新技术、新项目的研发和引进,使企业发展后劲倍增,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山东中厦电子有限公司聘请国际知名的国内热敏材料研究专家陶明德教授,研发的敏感功能半导体材料芯片、敏感元件、传感器等高科技产品,目前已拥有26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科技含量居国际领先地位,不仅产品利润提高了10%,而且产品供不应求。远东海创生物科技公司的膨化大豆、谷物颗粒两个新产品被蒙牛乳业、光明乳业全部垄断收购,出现了企业只负责生产,蒙牛、光明负责包销的可喜局面。
牡丹区借“外脑”促产业优化升级,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已达170家,拥有国家或省名牌21个,“中国弛名商标”2个、“山东著名商标”16个,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9家,完成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9.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新闻推荐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退出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牡丹区进退之间调出结构新天地
...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