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最青岛·十大民俗习惯、十大外来语、经典青岛方言、特色老地名人文记忆塑造城市性格

来源:城市信报 2012-06-20 17:36   https://www.yybnet.net/

最青岛·十大民俗习惯、十大外来语、经典青岛方言、特色老地名

日期:2012-06-20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古语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地方民俗勾勒并凸显了青岛一地文化中的城市特色 ;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方言则是浓缩地域文化特征,彰显城市文化性格的通俗窗口;还有那特色的老地方,伴随着每个青岛人的童年回忆……它们共同彰显着一个城市的性格。

最青岛·十大民俗习惯

1、糖球会:它已有500多年历史。

2、萝卜会:也叫清溪庵庙会,始于元代。

3、望四日:青岛地区的婚姻风俗。

4、够级:青岛人发明的扑克娱乐活动。

5、送丈人春鲅鱼:每年到了谷雨,青岛的女婿们要买鲅鱼送给岳父岳母。

6、樱桃采摘节:每年青岛樱桃成熟,人们会去盛产樱桃的地方采摘和品尝。

7、李村集:李村大集位于李村河滩,始于1892年,每逢农历二、七大集。

8、田横奠海: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祭海活动。

9、塑料袋装啤酒:“青岛人一大怪,啤酒装进塑料袋”,实为青岛一大特色。

10、中山公园看樱花:“东海花海”被列为青岛市十景之一。

最青岛·十大外来语

1、古力:源于德文Gully,水沟,下水道。

2、泥根儿:不锈钢,英文镍nickel的发音。

3、米达罗:专指那种上宽下敛的水桶。

4、米达尺:可以折叠的木尺。法语mètre。

5、大嫚:姑娘。有人称其来自德语Dame。

6、拉呣:警报。来自德语中“警报”alarm。

7、包克斯:拳击。也作“铆克斯”,源于英语BOX。

8、布拉吉:连衣裙。布拉吉是俄语(платье)的音译,在俄语中布拉吉就是连衣裙的意思,

9、卡其:槐树。据说是德语音译。

10、釜台:烟囱。“釜台”,源于英文vent一词,本意是通风孔、出烟孔。

最青岛·经典青岛方言

1、小哥:青岛方言中,“小哥”多指小伙子,一般出现在挑衅和玩笑话中。

2、踢蹬了:坏了。

3、哈酒:喝酒的意思。

4、皮紧:不服气的样子。

5、潮吧:愚笨、少根筋。

6、哈啤酒:喝啤酒。

7、夜来:昨天。

8、嘎啦:蛤蜊,一种海产品。

9、胰来:肮脏、恶心的俗称。

10、展扬:炫耀。

11、污烂:痞子、无赖的俗称。

12、赶忙:快。

13、囊鼓(音):软和。

14、舔摸:讨好的意思。

15、扎古:修理的意思。

16、布噶:鸽子。

17、磕(ka)倒:摔倒。

18、忌会(音):醋。

19、翅鳞(音):妄自尊大的意思。

20、涨颠(音):骄傲,自傲的意思。

最青岛·特色老地名

1、小鲍岛:称谓出现于明代。

2、大窑沟:德国人1901年初整体拆迁了孟家沟村,填平了孟家沟。捷成洋行的窑场就建在孟家沟旁,显然这座大窑再加上这条大沟的名字,大窑沟的地名也就因此诞生了。

3、波螺油子:“波螺油子”路本名胶东路,颇似海螺肉的旋转状,故而得名“波螺油子路”。

4、汇泉:实为“会前”。古村庄名。

5、街里:几代青岛人眼中的栈桥外中山路城市商业中心区域。

6、西大森: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大森是一个集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特色街巷群落。

7、八大关:所谓“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有八条马路(实为十条),以八个关口命名。

8、大庙山:1914年,日军打败德军占领青岛,在此山上修建了庙宇(神社)存放骨灰,此山因此得名为大庙山。

9、劈柴院:劈柴院有个路名叫江宁路,德国占领青岛后,于1902年修建了此路。江宁路成了步行街,于是整条路就叫劈柴院了。

10、台东镇:台东镇是青岛旧区划名,为城市最早的工人居住区。

11、太平镇:不同村子的建筑风格往往截然不同,但太平镇地盘里的这些村子,建筑风格近似统一,久而久之,被人们统称为太平镇。

12、后海沿:旧时的“后海沿儿”也称“鱼码头”,渔业非常发达,另外,洋行、渔行、船运公司、修造船厂、捕捞公司、酒吧客栈等应有尽有。

13、浮山所:十四世纪中叶,明朝洪武年间,为抵御倭寇海上来袭,明政府在黄海之滨设立了浮山备御千户所。

14、小村庄:相传明朝永乐元年,有赵氏由云南辗转迁至本地,继有徐、黄、辛、刘四氏相继迁来。人丁繁衍,渐形成小的村庄。因为村子人口面积较小,故取名小村庄村。

15、水清沟:据传该村建于明万历初年,因村南大槐树下有一泉眼,水清而畅流不息,近处有几条水沟,故名水清沟村。

16、石老人: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称“石老人”,与“女儿礁”隔海相望。

17、大麦岛:因村前近海有一岛屿,潮涨岛陆相隔,潮落相通,土质黝黑,故名“墨岛”。清末,定名为“大麦岛”,属即墨县仁化乡管辖。

18、燕儿岛:在上世纪30年代,这里是青岛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名为“燕岛秋潮”。

19、石炭线:青岛的8号码头,过去俗称“石炭线”,许多人多读为“十三线”,是青岛市运煤的一条铁路交通线。

20、大花沟:德占时期叫梯利华兹街心花园,日占时期改称大村町公园。上世纪末被改造为老舍公园。记者 魏建华大鲍岛(李明提供)樱桃节

新闻推荐

901和902路公交调发车时间901路公交部分站点还换名字了

901和902路公交调发车时间901路公交部分站点还换名字了日期:2012-06-20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最青岛·十大民俗习惯、十大外来语、经典青岛方言、特色老地名人文记忆塑造城市性格)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