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东昌府区是中国葫芦雕刻文化艺术之乡、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聊城市十佳文化产业基地,东昌葫芦雕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进一步提升“东昌葫芦”品牌,展示东昌府区在建设“经济文化强区”中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把我区葫芦文化产业做大做强,诚邀天下客,广结“福禄缘”,走进葫芦文化艺术之乡,在成功举办五届葫芦文化艺术节的基础上,9月28日—30日,将举办中国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聊城)第六届葫芦文化艺术节。日前,记者走进区文广新局,从艺术节组委会获悉,与往届比,本届艺术节节庆形式上推陈出新,内容上锦上添花,呈现六大精彩亮点。
本届葫芦文化艺术节被纳入全市节庆活动中,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本届葫芦文化艺术节被纳入全市的“水文化”节中,成为全市节庆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也是本届葫芦文化艺术节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我区举办的葫芦文化艺术节第一次被纳入市里的节庆活动,由原来区里办活动升为市里主导办活动。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我区葫芦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与支持,也是对前几届办活动取得的成绩的充分肯定。
专家论道“接地气”,给“东昌葫芦”如何发展把脉。本届葫芦文化艺术节将在前几届连续召开高端葫芦文化艺术研讨会的基础上,再次举办高水平的葫芦文化艺术研讨会。与往届不同的是,本届研讨会将更加“接地气”。将邀请省内外的美术大师、策划营销师、葫芦艺术家等,一改往届围绕着葫芦文化进行理论研讨,将侧重点放在围绕着如何更好的将东昌葫芦推向市场展开讨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将就东昌葫芦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展开专题研究,围绕葫芦文化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畅谈发展。
民间参与办会力量不断增强,葫芦文化艺术节日益根深叶茂。从2007年到现在,我区已经先后成功举办了五届葫芦文化艺术节,在国内外已经打响了品牌。参赛的展位从2007年的80多个发展为今年200余个,仍然是供不应求。葫芦节刚开始筹备,前来参展的区外参展商纷纷致电组委会,要求前来参展。而本地的葫芦客商更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葫芦文化节的筹备工作中去,出钱出力,为本届艺术节的圆满举办贡献力量。截至记者9月24日采访时,黑龙江、河北、天津、辽宁、山西、陕西以及日照、青岛、济宁等省内外葫芦客商近200家。本届艺术节上将有更多的精品葫芦展示在游客面前,让游客们大饱眼福。
开辟“非遗”项目展区,深化艺术节的内涵,给艺术节增添新的看点。本届葫芦文化艺术节上,将专门开辟“非物质文化”项目展区。届时,来自全市的40多项非物质文化艺术品将亮相在广大市民及游客面前。如东昌府的牛筋腰带、木版年画,茌平的黑陶、阳谷的泥哨,东阿的阿胶……据了解,目前,聊城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1项,省级26项,市级137项,县级434项,同时还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名,省级传承人21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不仅是聊城先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件件争奇斗艳、熠熠生辉的非遗项目,将会在本届艺术节上大放异彩,给本届艺术节增添新的看点。
开幕式上,一场“葫芦”的精神大餐将精彩上演。本届葫芦节开幕式演出也是别具一格。所有节目均与葫芦有关,说葫芦、唱葫芦、葫芦丝演奏……让你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据悉,早在半年前,区文广新局就已经着手准备这场精彩的演出,通过广泛发动、征集、创作出一大批以葫芦为主题的精彩节目,从中甄选出精品节目进行排列,以期在开幕式上赢得开门红。
“镜头中的葫芦”摄影展节会期间开展,留住艺术节精彩瞬间。在葫芦文化艺术节开幕期间,将随之成立“东昌府区艺术摄影学会”。活动期间,摄影爱好者们观葫芦、拍葫芦,将千姿百态的葫芦与艺术节的盛况定格在一瞬间,并通过“镜头中的葫芦”摄影展,将摄影精品展示出来。
(本报记者 杜宁 刘颖 特约记者 安琳琳)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