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书法家郑起,感觉与其他书家大有不同,用最近比较时髦的一句话形容就是:气场很足,hold住。不仅气场足,创作出的大手笔作品也是让人相当震撼。郑老是山东青岛人,现居北京。毕业于天津大学,现任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翰墨缘书画院理事、北京华夏国艺书画院客座教授、北京清大华文书画院名誉院长。郑老自幼酷爱书法,并从很小时就开始学习二王、颜、柳、赵、米、文以及于右任等名家字帖。坚持每天学习和写字四小时以上,现在主要书写行书草书。郑老今年已经76岁了,投入练习书法已有20余年,所写的字帖曾荣获全国书法大赛金奖、一等奖特等奖等10项奖,在其参加的全国书法大赛中也曾获多项金奖、一等奖、特等奖。
对于聊城,郑老说,东昌湖和光岳楼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每次来到聊城,都必须去这两个地方走走。李明蔚教授的一首《东昌湖畔赠别郑起老师》,是对郑老浓厚东昌情的准确概括,诗中提到“翦翦杨柳风,依依阳关情。笙歌如天籁,胭脂湖水清。咫尺龙蛇舞,笔夺造化功。何须山阴去,东昌似兰亭。”兰辛教授所写的“引高歌声情并茂天籁音祥播齐鲁,挥香墨翰雅集熏海渊龙瑞驭水城”,也是对郑老的敬仰和尊重。
郑老说:“一个好的书法家需要勤学苦练,需要时时刻刻地学,成名不成名都离不开学习,需要一辈子的执着和忘我的投入,要把学习的理念种在心上。我的想法就是书法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哪家好写哪家的,尊重传统但不拘于传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字无定型,法无定法,如果一种书法十年来固守同一个格式,那恐怕不是好现象。如果有人说我的书法一周之内变化了数次,那才是对我的褒奖。”
郑老作为书法家是执着而刻苦的,几乎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和精力来创作他的书法作品,并且一直在不断地向前行进着,学海无涯、艺无止境,艺术对于他来讲应该就是一生前进的动力和目标。在艺术家的人性个体因素中,他又绝对地尊重人性的本原力量,因为这个力量是他艺术创作赖以生存的灵感之源,在这个力量中他获得了生命中最愉快的审美体验,为求更大突破,于是他升华自己的书法创作,生命价值得到再次肯定,一种自信和充实感填满了他的心胸,我想也许这就是书法家郑起气场强大的原因所在吧。
“起爷泼墨笔中情,依云境佳惠风清。群贤毕至海源阁,光岳楼下觥筹声。”陈金华先生的这几句诗,写出了郑起老先生在水城的分量,更道出了水城鸿儒对郑起老先生由衷的敬慕,郑老先生与水城之情可谓心照神交。(本报记者 杨威)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