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蒋兴坤
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在山东恒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新眼中,废旧的矿泉水瓶是个宝贝,藏着巨大商机。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将回收的废旧饮料瓶加工成各种面料、毛毯等,产品在四川、新疆、西藏等地销量巨大。
“蓝黄‘两区\’建设,对公司是一个契机。公司大力发展化纤产业循环,建设利用废聚酯瓶生产涤纶纤维的项目。废旧聚酯塑料瓶,经过清洗后,加工成瓶片、涤纶长丝、毛毯,不仅价值翻了几倍,也实现了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王洪新说,公司产品已经打开了国际市场,远销中东、东南亚等地。
在蓝黄“两区”,像恒泰生态科技公司一样,靠传统产业提升技术力量,以废弃物为原料,变废为宝的企业处处可见。造纸行业是产能消费大户,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山东省以林浆纸、苇浆纸一体化为重点,将原来分离的林、浆、纸三个环节整合在一起,让造纸企业负担起造林的责,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的产业格局,降低能源资源消耗,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蓝黄‘两区\’建设中,传统行业如轻工纺织行业由大到强,带动了产业转型升级。”省发改委负责人介绍,蓝黄“两区”建设中,实施省级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项目158个,节能43.3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10.5万吨,有效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创新驱动打造全产业链
在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海藻的经济价值得到几何倍数的放大。1吨海带价格不足万元,提取加工成海藻酸盐价值提升到1.6万元,继续加工成终端产品海藻酸盐医用敷料市场价值将达到240万元。
“海藻行业是海洋生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发展规模和产业特点讲,海藻行业又属于小众化、专业化的行业。研发投入多,见效慢,需要持续投资。”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秘书徐玉强说,集团在研发上不遗余力,公司申报的“海藻活性物质制备及高值化利用技术”被列入2014年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支持名单。同时,总投资3亿元的国家级明月海藻科学研究中心一期工程也已竣工,该项目竣工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海藻科研中心。
科研力量在蓝黄“两区”得到彰显。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是我国首个获批组建也是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被科技部确定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点。
记者从青岛市发改委获悉,该实验室的高性能计算与仿真平台等4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海洋防腐防污等4个工程技术中心已经建成。国家深海基地“大科学工程岸基试验平台”建设,也已全面铺开。
目前,国字号、省级的重大创新平台在蓝黄“两区”已形成了“集群之势”。
据介绍,蓝黄“两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724个;其中,海洋生物、海洋化工、新材料、海洋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占全省的68%。
政府服务“转型升级”
高新技术企业的共同的特点是,设备投入大,研发周期长,风险高。如果靠企业购买研发设备,需要经过漫长的资金积累期,往往会导致错失发展机遇。
园区资源共享,解决了企业研发设备匮乏的困境。
潍坊高新区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投资近5000万元建设了公共技术平台,园区内的企业均可使用。其中,一台600万的核磁共振设备,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创新性的中小企业也纷纷落户园区,现在园区有中小企业一百多家,年产值达到40亿元。
在蓝黄“两区”建设中,各市出台各种扶持政策,为企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总规模300亿元的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和200亿元的黄三角产业投资基金投入运营,支持了一批海洋装备制造业、现代高效农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新闻推荐
□肖会姜杉董玉琴报道本报聊城讯“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人就可以拥有两种思想。”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联校...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