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众报临沂讯(记者戎宁)7月17日,作为农村大众报创刊六十五周年活动中的一项,系列组画《乡村记忆》新书发布暨组画手稿捐赠仪式在临沂市罗庄区盛庄街道十里堡社区文化中心举行。仪式现场,农村大众报连载作品《乡村记忆》作者王中、王德超将系列组画的手稿捐赠给十里堡社区文化中心。
由王中撰稿,王德超、王珂绘画的大型系列组画《乡村记忆》在农村大众报连载发表,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其文字的精炼、准确,配图的自然、亲切,都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很多读者反映,书中的内容打动了他们,仿佛是回到了故乡。
《乡村记忆》在农村大众报发表后,也引起了青岛出版集团的注意。经过沟通,青岛出版社将该系列组画出版成书,主要再现了鲁南一带人民生产、生活、生存的各种场景。全书共一百二十余幅画面,配以精炼的文字,将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文化景观予以形象的呈现。
“乡村记忆是祖祖辈辈放不下的一颗心,乡村记忆是子子孙孙斩不断的一条根,乡村记忆是一部无字的历书,乡村记忆是薪火传承的基因。”王中在仪式现场说,“我希望把《乡村记忆》的手稿捐出来,带给人们一些乡村时候的记忆,还有那个年代的怀念。”
之所以选择将手稿捐赠给十里堡社区文化中心,与文化中心内的乡村记忆馆关系很大。乡村记忆馆内设有“衣食住行”、“人生礼仪”、“节令生活”、“历史名人”四个展厅,从“衣、食、住、行、用、艺”等六个方面,以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集中展示了鲁南和周边地区淳朴厚重的乡村民俗风情。这与《乡村记忆》的内容不谋而合。
据了解,十里堡社区东临沂河,现有人口6000多人,2000多户。借助市、区改造的机遇,十里堡社区拆旧村腾空地,建起市场富了群众。2014年,十里堡社区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4.8亿元,集体收入11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4600元。
“经济发展了,文化也得跟上,人生不是只有吃喝享乐。而文化的传承,不是作几个报告、讲几堂课就可以完成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建起社区文化中心展示乡村变迁,就是为了让村民、让孩子们能耳濡目染,逐渐形成一种传统文明氛围。”十里堡社区党委书记任玉勇说。
“《乡村记忆》与乡村记忆馆相得益彰。王中老人能把《乡村记忆》的手稿放在十里堡社区,我们感到非常荣幸。这对我们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激励。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加大文化建设,让社区村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发展。”任玉勇说。
上图:《乡村记忆》作者王中(右二)、王德超(右三)从十里堡社区负责人手中接过捐赠手稿证书。
新闻推荐
王德新高职教育,近年来风生水起、势头正劲。高职这一新型业态有什么特点、如何定位、怎样办出特色?让我们走进求实学院掌门人林夕宝的思想世界寻找答案,同时领略胶州湾畔这所高职名校瑰...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