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支持农民工返乡,近期国家出台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提出一系列鼓励支持措施。但是,农民工返乡后如何遴选创业项目,赢利状况如何呢?
在创业与打工间
如钟摆一样摇摆
回乡的这些人中,大部分人抱着回家瞧瞧看看的态度。
以沂水县杨庄镇张本华为例,打工、回乡创业;打工,回乡创业。多年间,他如钟摆一样,在家和打工地之间摇摆。10多年间,他在家养过兔子、蛋鸡,种过草莓、芦笋、药草。在外干过建筑,修过马路,种过果树,基本上什么活都干。赚点钱后就回乡创业,赔了就再外出找工。
“我出去打工,除了赚钱,还抱着学技术的目的。”张本华说。在大连,他到一家种植园上班,第一次见到了蓝莓。当时蓝莓市价一斤190元左右。张本华动心了,先后去过青岛黄岛区等地考察,一直拖到2009年,在一位专家的鼓励下,他才下定决心回乡种蓝莓。
许多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有着和张本华相似的经历。同是大罗张村的张同亮,在村里开过小卖部,办过玩具厂,后来养鸡又赔了本,欠下5万元外债。为还债,2005年,张同亮外出打工。后来,在张本华的带动下,他回乡承包了100亩地种蓝莓,今年纯收入四五十万元。
2010年返乡时,想创业,却不知道该干点什么,整天到处打听。后来听说有人想在沂水设立旅行帽、旅行包加工点,正在寻找合作伙伴。经过多次接洽,加上郝连福在相关企业的打工经历,加工厂顺利落户杨庄。目前,企业发展顺利,工人已达60多人。
打工经历
是创业资本
记者发现,农民工返乡所选创业项目与自己在外务工时从事的工作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张本华是这样,张来清也是这样。
2008年,小崖头村的张来清抱着大干一场的决心回乡。之前,他在青岛开过出租,到上海一家家具公司打过工。直到后来,家具公司要扩大生产规模,借此机会,张来清筹资50万元,购买机器,租借厂房,回杨庄开办了一家家具加工厂,准备给这家公司供货。但计划赶不上变化,2008年金融风暴来袭,钱投上了,产品销路却没有了。
怎么办?张来清辗转多地,千方百计想给厂子寻条活路。最终,在潍坊觅得商机,给一家相框厂供应半成品。虽然做相框和做家具不太一样,但不少技术、经验还能用得上。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张来清现在在行业内已声名远播。北京一位给故宫生产展示画的画家,慕名找到他,希望他长年给其提供画框。《中国好声音》的颁奖礼品所用的相框也是由这个小厂子生产的。经过义乌批发市场,他的相框还远销欧美。
耿家小峪村的耿云田,不论是开养殖场,还是干建筑队,其管理经验都来自多年的打工经历。“怎么管理员工,怎么搞绩效考核,遇到问题了,就想想打工时人家是怎么干的。”
大投入慢产出
七成项目前景看好
“年纯利润也就五六十万吧。”张来清一边安排生产,一边跟记者闲聊。
木制品加工厂现在满负荷生产,产品仍供不应求。“经过技术、设备双更新,质量提了上来,原来生产低档框,一个只赚5分、1毛,现在加工高档框,一个能赚1.5元。”张来清很是自信。
当前,杨庄镇近五成返乡创业项目实现盈利,两成或许能在1-2年内实现盈利。
“农业就是大投入慢产出,要咬住牙,稳住神,一点一点来。”耿云田去年养猪赔了12万元,但他咬牙挺了过来。
耿云田之所以能挺,有一个秘籍,就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2009年,耿云田回到家乡,与人合作,陆续投入80多万建起养殖场。前几年,生猪价格还不错,耿云田赚了些钱。后来生猪价格下降,利润越来越薄,他在坚持养猪的同时,又联络了20多人,在当地干起了建筑。
新闻推荐
▲花生王丁守勋(左一)喜获一台电动三轮车。农村大众报青岛讯(记者苏华宾)8月29日,绿宝珠走进柳沟,送科技下乡活动来到青岛市黄岛区大场镇丁柳沟村,活动当天,不仅组织了“我是...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