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莹
“现在几乎没有人写信了,邮局业务也慢慢萎缩了。人们都习惯发微信和电子邮件,几乎没有人写信了。这是时代的进步,但信件真的没有用了吗?”带着孩子在古商城“大清邮局”参观的王华莉告诉记者,她决定利用孩子暑假的时间好好带孩子探寻一下古商城,今天这一站就是大清邮局。
有过20多年邮政工作经验的王华莉,亲自目睹和经历了信件对一个家庭的重要作用,在她看来,信件不单单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为有些话你当面不一定说得出来,但是用信件可以把你心里最想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很多历史名人都是通过信留下当时的印记,因为它可以保留,不会轻易丢失。信件带给人的亲切感不是微信和短信能够完全呈现的。”王芳莉说。
据记载,周村是中国古代重要商埠,是明末清初中国北方地区的商品集散中心。鸦片战争后,进一步成为闻名中外的经济城市,中外客商云集,市场繁荣,特别是丝绸产品,在中国北方地区具有垄断地位。所以,道光年间(1866年)宁波人开办民信局后,收寄来往北京、周村、烟台、天津、朝鲜及南方各地的函件,周村成为其主要营业点。
1878年7月24日,海关税务司在天津试办邮政,后为华洋书信馆,以烟台为中心,办理邮政业务,在周村、潍县设立分馆。这是我国最早的邮政业务。鸦片战争以后,德国势力入侵山东。
随着周村外国投资者的增多,1878年,徳国在周村设立邮政机构。其后,日本人紧跟着在周村信柜、野战邮便局。1885年3月,周村商界集资建立电报局,使用徳国产莫尔斯电报机开办电报业务。1895年4月,周村商人集资,在周村下沟街电话胡同成立长途电话局。这是山东最早的经营电话业务的机构。在这之前,周村商埠上的电信业务,全部都是由外国人把持。
1899年7月11日,清政府在青岛设立胶海关,同时设立胶州邮政总局。大清邮政正式运营后,1900年在周村裴家胡同设立二等邮政局,开办国内邮政业务。至今已经110周年。根据商埠章程,外国人不得在商埠内设立邮电机构,但是这一点并没有很好地施行。如:德国在周村设立的邮政代办所,到1914年才在被要求多次的情况下撤销,日本等国的邮政却依然故我。
1922年2月6日,参加在华盛顿召开的太平洋会议的各国代表,在《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上正式签字,该条约后来被称为“九国公约”。其中的《关于在中国之外国邮局议决案》,明确规定了英、美、法、日等国撤销“中国境内之外国邮局”的条款,外国的邮局才不得已陆续撤出。中国邮局自此独立。
“中国几千年来的汉字生存在人们的书写当中,如果只会用键盘输入,恐怕人们慢慢就不会写字了。今天带孩子来感受古邮局的魅力,从中能学到书信保存历史,保留感情的优势。我和孩子准备在这里给未来的自己寄一封信,到时候再翻出来找寻当年的回忆。”王芳莉说。
图为古商城“大清邮局”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