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邑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探索推行“养老+N”服务新模式,构建起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层次多样化、服务方式社会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现代化养老服务新格局。
养老+项目
社会参与保障供养需求
该县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统筹城乡养老服务协调发展。总投资1.5亿元、2014年6月投入使用的县社会福利中心,与青岛阳光佳苑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推行公办养老机构 “公建民营”模式,首先保证政府供养的城镇“三无”对象、孤老优抚对象和孤残儿童等供养需求,所需经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剩余床位提供社会养老服务。 2011年,该县在全市率先启动中心敬老院建设,面向辖区老年人开展社会代养、托养和日间照料服务。 2013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幸福院建设,采取“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形式,充分利用闲置学校、文化大院等场所,目前建成32处农村幸福院和5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养老+文化
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
该县在社会福利中心建成了临邑民政综合文化展厅,大力宣传孝道典范;每年都要开展“临邑县文明市民”和“咱老百姓身边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积极开展“孝星”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表彰“孝老爱亲”模范;各乡镇(街道)、县直各单位均设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向社会公示孝老爱亲的优秀人物;县阳光志愿者协会实施了 “寸草之心慰夕阳”项目,定期为老人们开展健康查体、文艺培训等服务;犁城义工协会定期开展“孝心暖夕阳”活动,组织义工到社会福利中心、敬老院,为老人们理发、做饭、打扫卫生、表演节目。同时,发挥农村幸福院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作用,组织老人们开展打扑克、下象棋、扭秧歌、唱歌曲和京剧、跳广场舞等各类娱乐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养老+培训
打造专业化护理队伍
青岛阳光佳苑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了 “临邑阳光养老职业培训中心”,探索实施了“双千”工程,即通过社会福利中心解决千余名老人的养老问题,通过培训专业人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解决千余个就业岗位。目前已培训专业养老护理人员100余名,其中首批56人通过了全国养老护理员专业技能考试,取得了专业资格证书。目前,县社会福利中心被中国社会福利协会确定为 “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和“全国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并承担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社会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及标准研究”课题标准测试的推广应用。
养老+医疗
推出“民办公助”医养模式
针对老年人群体患慢性病、易复发病甚至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日益增多,县民政局与县中医院、青岛阳光佳苑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推行“民办公助”的运营模式,筹备成立非营利性的“临邑阳光佳苑医院”,县中医院投入部分医疗设备,派出30名医护人员,按照一级甲等医院的标准独立管理;民政局积极争取上级项目专项资金投入部分设备,建设集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养老服务于一体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以老年人经济状况和身体状况评估为重点,从完全自理到不能自理,将生活护理等级分为自理、介助一级至三级、介护一级至三级,并与家属协商确定,从单项服务到分级护理。
养老+互联网
打造智能化高效服务平台
该县以“社区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为依托,建立了“12343”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将有服务需求的老人个人基本信息和加盟服务单位基本信息录入平台数据库。老年人只需拨打“12343”服务热线,信息中心就会立即联系就近加盟服务单位,提供紧急救助、居家养老、日常照料、家政服务、政策咨询、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等服务项目,并实行全程监督和跟踪回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王志冕)9月2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会见青岛银行董事长郭少泉一行,双方就进一步加强政银合作、实现共赢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市政府秘书长刘长青陪同。陈飞感谢青岛银行对德州发展的支...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