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安丘农民过年、生产两不误

来源:大众日报 2016-02-21 20:3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宋学宝

本报通讯员刘久平

2月10日(大年初三),记者在安丘农村采访,所到之处见到的多是农民忙生产的景象。

辉渠镇都家庄子地处丘陵,靠天吃饭,一年前,全村280户村民中有146户是贫困户,是安丘市***、精准脱贫计划的重点村。2月10日7点多钟,记者到都家庄子村时,看到村民三五成群地急匆匆往村外赶,拦住一个村民一问,得知他们是要去“拉棚”。记者随着人群来到地里,只见28座百米蔬菜大棚整齐排开,随着“咔嗒、咔嗒、咔嗒……”一阵声响,28座大棚上覆盖的保温被缓缓拉开,新的一天生产开始了。

都家庄子村主任都治忠高兴地向记者介绍,“驻村干部给俺村送来了下金蛋的金母鸡,这28座高温大棚每个占地3.3亩,预计一个大棚今年可以带来近10万元收入。驻村干部还组织村民到昌乐和寿光学习先进种植经验,老少爷们开阔了眼界,现在增收致富的热情高着呢。”

记者又来到草莓之乡——安丘市石埠子镇。走进草莓种植专业村南王家庄村的一个草莓温室大棚,伏地的翠绿植株之上,草莓色泽红艳,新鲜欲滴,大棚主人周涛与记者聊起来:“自元旦开园采摘以来,尤其是这几天的春节假期里,我这手机就一直没闲着,每天都有人打电话预订礼盒、采摘。过年走亲戚只能放在晚上,白天的时间留出来照应客户和游客,这叫过节、生产两不误。”据了解,南王家庄村草莓遵循安全、生态、循环、健康的生产流程,试管脱毒育苗、蜜蜂授粉、施豆饼、用有机肥,不打任何杀虫剂,不添加任何激素,完全按绿色标准生产。元旦后开秤,1公斤卖到40元。春节前后,旅游销售进入旺季,能占到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之后,记者又来到兴安街道小庄子村。这个村是远近闻名的特色产业种植村,村里200多户人家一半以上种植蔬菜大棚,茼蒿等经济作物种植名声在外。村民王国海的茼蒿大棚里,四五个人正忙得热火朝天,刀割、打捆、装箱,顾不上说话。“有外地客商年前就来订购了我家的茼蒿,必须要赶在今天下午之前把茼蒿收好装箱,发往青岛、烟台。”王国海对记者说,茼蒿虽说是大路菜,但要种出名堂来也不易,村里的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此没少费心,小庄子村种植的茼蒿产量高、质量好、纯绿色,成为三大卖点,非常受消费者欢迎。一斤卖到2元,一亩棚大约产5000斤到6000斤,一茬就能卖1万多元,一个棚一年可卖两茬。王国海目前只有一个大棚,他打算今年再上一个棚,扩大种植规模。

新闻推荐

深化开放促共赢推进共享惠百姓

□本报记者薄克国白晓2月18日,青岛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青岛市发改委副主任张旭东就“十二五”期间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安丘农民过年、生产两不误)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