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评剧《花为媒》要排柳腔版,评剧《花为媒》要排柳腔版

来源:青岛早报 2016-03-25 23:40   https://www.yybnet.net/

本月,青岛市启动了地方戏曲剧种全面普查工作,众多扎根民间的戏曲迎来了春天。昨晚,传唱上百年的中国评剧院保留剧目《花为媒》,在青岛市区巡演数场后,来到即墨为当地观众献上精彩的戏曲表演,唤起了几代人美好的回忆。巧合的是,即墨柳腔传承人袁玲,早年曾拜已故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为师,而新凤霞与青岛地方戏又有着深厚的感情。袁玲说,为了纪念恩师和传承戏曲文化,他们将重新编排柳腔版的 《花为媒》剧目,让更多的青岛市民欣赏这一传统戏曲。

柳腔被誉为“胶东之花”

柳腔是青岛地区的汉族地方戏剧剧种,产生于清代中期的即墨西部,由民间说唱“本肘鼓”演变而成。乾隆年间,“肘鼓子”传入即墨后,与当地民间小调、秧歌相互融合,逐渐由说唱变为演唱,虽然形式简单、表演朴实,但因乡音浓郁、生动有趣而颇受欢迎。约在百余年前,又因受莱阳县四弦小调的影响,开始用四弦胡琴伴奏,并配以哨呐帮腔。初用四胡伴奏时,因无定式曲谱,琴师与演员不能完全协调,只能配合着往上溜,故称“溜腔”,后改为“柳腔”,即墨也因之被称为“柳腔之乡”。后流行于胶东一带,并传入青岛市区,被誉为“胶东之花”。2008年,柳腔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为媒》传唱百余年

此次巡演剧目《花为媒》,是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评剧经典保留剧目《花为媒》已传唱百余年,不仅是中国评剧院的看家戏,在整个评剧界乃至戏曲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1963年,中国评剧院将这出剧目拍成戏曲电影并在全国以及东南亚各国放映,新派艺术再一次风靡全国和东南亚地区。全国各地的评剧女演员纷纷涌向中国评剧院学习,评剧新派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扬和传播。2013年,中国评剧院推出评剧精粹版《花为媒》,在现有舞台版本的基础上,吸收了电影版的精华,将二者完美整合,充分提升了该剧的艺术品质和观赏性。改版后的《花为媒》一经推出即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堪称保留剧目传承之范本。2015年,中国评剧院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大力支持,成功举办了《花为媒》全国青年人才培训班,为经典剧目《花为媒》和新派艺术的传承积极储备优秀艺术人才,使之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半个多世纪以来,《花为媒》在评剧观众中已经留有深刻的影响,久演不衰,魅力不减。《花为媒》无论从思想性、艺术性还是观赏性来说,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它反映了中国评剧院的最高水准,代表了中国评剧院的艺术风格,得到观众和市场的认可,经住了历史的检验。

新闻推荐

西海岸开建啤酒小镇,西海岸开建啤酒小镇

早报讯 昨日,记者从西海岸新区获悉,第26届青岛国际啤酒节西海岸会场筹备工作已全面开始,今年将力争打造一届更具影响力、国际化的海上啤酒盛会。目前,啤酒广场的重要升级工程,也是今年啤酒节西海岸会...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评剧《花为媒》要排柳腔版,评剧《花为媒》要排柳腔版)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