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最小水饺工”的妈妈昨天走了,“最小水饺工”的妈妈昨天走了

来源:青岛早报 2016-03-22 23:40   https://www.yybnet.net/

早报讯 “孩子她妈走了,遗体已经送到了青岛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我们全家对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表示感谢。”昨天早晨,记者从“最小水饺工”盛如瑾的父亲盛晓处得到消息,盛如瑾的妈妈高兰已经去世,按照之前约定,家人已将遗体捐到青岛大学医学部。高兰是青岛市第600位捐献者。青岛早报从2010年起持续报道高兰身患“渐冻人症”,6年来一直在医院通过呼吸机维持生命,全家人靠经营“幸福人”饺子馆维持医疗费,盛如瑾小小年纪就帮着干活,很多爱心人士得知后纷纷去她家吃饺子或做义工,支撑这个家庭的收入。

现场>>>

亲朋好友向高兰道别

昨日上午,在位于青岛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的红十字生命奉献厅,高兰的亲友为她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告别仪式。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见到高兰遗体的时候,亲友们还是忍不住哭出声来。“她是今天凌晨1时许走的,当时只有我在她身边。妻子灵魂走了,但她能用遗体和角膜回馈社会对我们全家的帮助,相信她在天堂也能安心。”盛晓告诉记者,昨天凌晨他联系了红十字会和青岛大学医学部接收遗体,早晨仅通知了家里的亲人和妻子生前的好友来简单进行了告别。盛晓没有将这个消息告诉更多人,特别是那些一直关心他们家的好心人,他希望大家能理解让她简简单单离去,不再给大家添麻烦的想法。

告别仪式非常简单,亲友们一早闻讯匆匆赶来,脸上都挂着泪痕。“闺女啊,我的亲闺女,再让妈妈看你一眼。”高兰的母亲压抑不住情感,趴在遗体上哭泣,泪珠不断地从脸颊滚落。盛晓强忍着泪水,招呼着赶来的家人和朋友。盛如瑾身上还穿着校服,站在角落里不停地抽泣,嘴里呜咽地低声呼唤着 “妈妈”,不停地用手背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因为非常悲伤,她在家人的搀扶下才能勉强站稳。

和高兰告别后,家人互相搀扶离去,盛晓最后看了妻子一眼,泪水终于忍不住挂满了脸庞。

讲述>>>

捐献遗体角膜因感恩社会

高兰被发现患有“渐冻人症”时是2010年,当时女儿盛如瑾10岁,上小学五年级,如今6年过去了,盛如瑾已经16岁了,读高一的她比以前更加懂事,感恩社会帮助,也更加体谅年迈的爷爷奶奶和辛苦的爸爸。今年2月,高兰的病情已经发展到了脑死亡,盛晓和盛如瑾作为捐献执行人与市红十字会签下了捐献协议书,将高兰的遗体和角膜捐出来,用于医学教研以及帮助他人重见光明。“盛如瑾和她爸爸当时是一笔一划地签上自己名字的。”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回忆。

“其实,这个想法已经在我脑海里徘徊了很长时间,因为这种病罕见,无法治愈,将她的遗体捐献给医学教研部门,让他们做研究,或许能给其他患者一些帮助。这些年帮助过我们的人很多,有专门来我们店里吃一盘饺子,扔下100元钱就走的好心人,也有很多来店里做义工帮我们包饺子的志愿者,我们无以为报,做这个决定也算是我们感恩并回馈社会,感谢所有人对我们这个家庭的关爱。”盛晓说,捐献的想法在3年前高兰还能说话的时候,他们两口子就私下交流过,妻子也同意这个决定,2年前妻子病情加重,基本没法交流,直到去年底医生通知已经到生命末期了,他才和全家商量后最终做出了捐献决定。

“这是我们为妈妈做的最后一件事,希望妈妈的角膜会让眼病患者重见光明,有人继续替妈妈看着这个世界。”盛如瑾说,从妈妈病了后,她也觉得自己懂事了很多,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的饺子馆,都会有很多好心人关心她。

进展>>>

一只角膜已用于患者

昨天中午,市眼科医院红十字眼库专家来到青岛大学医学部,手术取下了高兰的两只眼角膜,并为她安装义眼恢复遗容。“因为她比较年轻,眼角膜的质量非常好。”市眼科医院专家陈召利介绍,经过处理的眼角膜保存周期大约1周,他们将选择合适的患者尽快手术移植。

昨天下午,记者从市眼科医院获悉,高兰的一只眼角膜已经手术移植到一名角膜溃疡患者,手术成功。另一只眼角膜计划今天手术移植给另一名患者,这两人将因为高兰的捐献而重见光明。

计划>>>

饺子馆还要继续经营

“饺子馆我们还得继续开下去,要把女儿培养成才。”盛晓说,这些年为了给妻子治病,总共花了近百万元,其中有爱心人士的捐款,也有很多亲友的借款,他还要努力赚钱还债。

盛晓告诉记者,这些年在他们家的“幸福人”饺子馆中发生了太多温暖的故事,是他们全家一辈子最珍贵的回忆。“还记得有网友来吃完饺子,放下一摞钱就走了;袁承本和袁桂芳夫妇那几年几乎每天都来店里做义工,帮着包饺子,连参加活动获得的冰柜也捐到饺子馆里……”盛晓眼眶充满了泪水,之前他能做的只有用语言感谢大家的帮忙,因为每天的营业收入,他要送到医院给妻子交治疗费,这样6年的风风雨雨,他们家并没有垮,而是充满了感恩的力量。

“以后还是希望大家常来吃饺子,但不要再像以前那样放下百元大钞就走,该多少钱我就收多少钱。”盛晓说,妻子走了,他们家不再像之前那样每天交医疗费了,能通过正常经营赚钱,慢慢还债了。

新闻推荐

仁心 放下小家捧起大家,仁心 放下小家捧起大家

往届援坦队员曾经有感染艾滋病的先例,而患疟疾的频率也很高,平均一年至少感染两次。不仅如此,非洲的治安也令人担忧,抢劫、枪击事件时有发生。这些敢于到最贫穷最危险的地方实施医疗援助的医生都是医...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最小水饺工”的妈妈昨天走了,“最小水饺工”的妈妈昨天走了)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