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19日讯(记者景毅)5月18日,沙子口码头上岸了一条62斤重的黄金鲅。据了解,这条大鱼是渔民在黄海捕捞本地鲅鱼时的意外收获。近日,随着天气越来越暖和,青岛周边海域的黄金鲅开始陆续上市,比往年提前了半个月左右。由于随身配备“土豪金”的尾巴和侧线,外观看上去颇为讨喜的黄金鲅越来越受到市民青睐。不过据专家介绍,虽然该鱼被青岛人称为黄金鲅,但其并非鲅鱼,也不是渔民所称的金枪鱼,而是一种学名为黄尾?的鲈行目海鱼,在黄渤海等海域都有分布。
在崂山经营渔家宴的林先生告诉记者,近日鲅鱼渔汛到了青岛近海一带,他家的渔船在崂山头一带海域捕捞本地鲅鱼,结果接连两天都有意外收获,收网时发现了几条黄金鲅藏在鲅鱼群中。
林先生告诉记者,黄金鲅喜欢偏暖的水域,因此往年都是到了6月中上旬青岛近海才有黄金鲅出没,今年可能是受升温较早影响,近海出现了黄金鲅的身影,“也可能是追逐鱼食过来的。”
沙子口宋家美食城老板宋峰告诉记者,黄金鲅一般做成生鱼片,不建议加热烹饪。“这种鱼肉一加热口感就不好了,最好的吃法就是清理干净后弄成鱼片吃,味道非常鲜美。”宋峰说,黄金鲅基本上是本地鲅鱼的副产品。
尽管无法形成与鲅鱼相媲美的渔汛,导致其上市量不大,但这种外形高大上的鱼身价并不算高。“同样个头的不如鲅鱼贵,两三斤的小鱼一斤也就十元八元的,不过个头特别大的除外,那种个头大的基本是一条鱼一个价。”宋峰说。
说起黄金鲅名称的来历,宋峰笑称这算是咱本地渔民的一种美好愿望。“也算是一种包装吧,原先根本没有黄金鲅这个说法,倒是有黄鲣鲅这个称呼,但是最近几年大家叫着叫着就叫成黄金鲅了,听起来更加高大上一些。”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眼下不少海鲜市场上都有黄金鲅在售,售价的确比同个头的本地鲅鱼要便宜一些。“还是不如鲅鱼认可度高,一般个头的价格都比较便宜。”商贩李师傅介绍道。
采访中,无论是渔民还是商贩都坦言黄金鲅并非鲅鱼,而是一种类似金枪鱼的鱼种,不过记者进一步采访发现,该说法也并非科学。记者咨询了中科院海洋所鱼类专家刘静研究员,刘静看过图片后判断,所谓黄金鲅应该是一种学名为黄尾?的鱼,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体侧自吻端经眼径至尾巴有一条金黄色纵带,臀鳍和胸鳍呈黄褐色。黄尾?为近海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以小鱼和无脊椎动物为食。黄尾?肉质鲜美,属于黄渤海比较典型的食用经济鱼类。
对于渔民所称的可能属于金枪鱼类这一说法,刘静表示,金枪鱼、鲅鱼等都属于鲭科,其最大的特点是尾巴上下都各有一排单独的小鳍,而黄金鲅则是一道连续的背鳍。
新闻推荐
术前给家人留字条:如有意外别难为医生 青岛病人上海就医感动众网友,现已顺利出院
患者张先生术前给家人留的字条。手术过程如发生异常情况,家人不得与院方和医生发生任何不理智的行为。是技术原因由医院方处理。是就诊者本身原因由患者自身负责。医生可总结经验以利于...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