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崂山区实验幼儿园“蒲公英”童书会分享阅读活动
△崂山区实验小学在第35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中蝉联冠军
△中韩小学参加在西班牙举行的FLL机器人世锦赛,勇夺小学第一名
△崂山二中新校
△崂山区麦岛小学教育是民生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崂山教育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教育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为区域崛起提供了强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十二五”以来的教育发展,太多的“崂山速度”让人叹为观止。
资源配置是教育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崂山区投入48.66亿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先后投入建设资金18亿元实施24所学校新建改扩建工程,新增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0000多个。2013年崂山区成功创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从教育的成果可感知崂山教育的发展力度。2015年初,崂山区公办中小学全部创建成为青岛市现代化学校,成为青岛市第一个公办现代化学校创建率达到100%的区市。在青岛市区市政府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考核中,崂山区连续三年居首。
正如市委常委、崂山区委书记齐家滨所言,崂山区践行教育惠民宗旨,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办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等优质资源共享工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区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是什么原因让崂山区教育事业不断蓬勃发展?又是什么让名师共聚崂山奉献才智?近日,笔者走进崂山,感受青岛教育的“崂山速度”。
□白晓栾绍臣
均衡发展教育惠民
让幸福来敲门
崂山区,辖中韩、沙子口、王哥庄、北宅4个街道办事处,有139个农村社区和19个城市社区。全区42万常住人口中,外来务工人员达15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达41.5%,中心城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达55%。
崂山区委、区政府历年来重视教育发展,“十二五”以来更加重视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持续的教育投入,让崂山教育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了弯道超车,不断创造着一个个让人惊叹的“崂山速度”。
“构建结构优化、质量一流、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崂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江敦涛表示,“十二五”以来,崂山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而今的崂山教育,“优质、均衡、特色”成为解读其内涵的生动注脚!
针对地处城乡接合部的特点,崂山区突出抓好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一关键环节。出台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投入机制,“十二五”期间投入48.66亿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先后投入建设资金18亿元实施24所学校新建改扩建工程,新增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0000多个。
“十二五”以来,崂山一中、实验小学、特殊教育学校、育才学校、第二实验小学、麦岛小学、沙子口小学、崂山二中、午山小学等一批新建改扩建学校工程完工并陆续投入使用,困扰崂山区多年的部分区域入学难问题得到缓解。
按省定办学条件标准为所有学校配齐教育教学设施,2012年完成新班班通更换,2013年实现学校运动场地全塑胶化。实施了校园文化建设工程,设立专项资金,实施了生态美丽校园建设工程,对学校实施绿化美化,农村社区最漂亮的建筑、最优美的环境就是学校。投入93辆专业校车,开通校车专路129条,全区24所学校的5700多名学生从中受益。全面推进崂山教育云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智能化课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崂山七中、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尝试运用微课、翻转课堂、专递课堂、语音作业等教学模式,传统课堂教学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崂山区将教育惠民工程落到实处,从2013年开始,崂山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六免一补助”,在全省率先免除义务教育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家长学校教材费、校服费、学农实践活动等费用,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免费义务教育。同时政策还对一些贫困寄宿学生给予了生活补助。实施“六免一补助”政策的同时,崂山区从2013年开始免除了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学生的学费,2016年,结合礼仪教育,为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免费发放一套制服。
崂山教育亮点频出,结合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设立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专项资金,推动内设配套、小型修缮采购和物业管理下放到学校,2015年拨付的标准为义务教育阶段每生每年1500元,高中为每生每年1700元。考虑到农村部分规模较小学校的实际,采取了保底措施,规模不足300人的按300人标准拨付。2016年小学、初中、普高的生均经费分别达到了2650元、2850元和3700元。
让每一个孩子都上好学,均衡教育要诉求于公平。“近年来,崂山区通过校舍新建、改建以及校舍安全工程,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崂山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原崂山区教体局局长李方进介绍,学校布局优化,打牢均衡发展基础,是让学生在家门口读上好学校的基本保证。
崂山区全面落实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入学政策,保障所有符合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能顺利入学,目前,中韩区域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达55%。完善特殊教育工作机制,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构建起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龙头、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办学体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
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始终保持100%,高中段入学率达99%以上。近年来崂山区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山东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山东省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等。
梦想引航提质创优
促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
“祝你生日快乐,……”伴随着孩子们欢快的歌声,2015年10月17日上午,崂山区实验幼儿园迎来了它的20岁生日。园长林梅在致辞中表示,从1995年高科园金螺号幼儿园(崂山区实验幼儿园前身)成立至今,从几间平房到两大园区,从3个班到24个班,如今的崂山区实验幼儿园已经成为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省市两级十佳幼儿园。这只是崂山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2011年开始,崂山区把学前教育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之一,实施学前教育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得以均衡、优质、跨越发展。
崂山区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中,建立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制度、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助制度等制度。公办幼儿园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建、设备等投入由区财政负担,教师工资等由区、街财政共同负担。2015年,区财政预算内学前教育经费占预算内教育支出比例超过7%。
近年来,崂山区总投资约2亿多元,新建公办小区配套幼儿园5处,利用富裕校舍改扩建公办幼儿园9处,改扩建和修缮街道、社区园39处,新增学位3000多个,对全区所有公办幼儿园按照山东省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进行了内设配套。全区90%的幼儿园达到了省定办园标准。
硬件设施提上来了,没有好老师也办不好幼儿园。近几年招聘46名公办幼儿教师,充实到区实验幼儿园和各街道中心园,各街道中心园公办教师比例达到40%。招聘84名合同制教师,新招聘的幼儿教师要求全部持证上岗,学历达标。
为提高师资力量,崂山区还启动实施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每3年作为一个周期,重点抓好幼儿教师7项基本功达标和教学业务水平的培训。目前,全区公办幼儿园教师持证率达到76.8%。2015年启动1050骨干培育工程。组织骨干园长和骨干教师赴南京师范大学进行专业提高培训。
从2013年1月开始,将非事业编制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按至少90%的比例纳入区、街财政预算,由区、街统筹发放,为农村幼儿教师办理“五险一金”。2015年全区非事业编幼儿教师平均工资达到事业编制教师平均工资的65%。
位于北宅街道的毕家幼儿园是首批受益者,作为一家在原有小学旧址上改扩建的幼儿园,教师的缺乏一直困扰着园长苏寅芝。“因为老师不够,园里就30多个孩子,当时老师待遇不高,幼儿园的发展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她说。从今年开始,毕家幼儿园开始“大变样”,幼儿教师增加到14名,孩子增加到100多个。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崂山区很重视抓好内涵发展,全面推行区域一体化管理模式。将全区幼儿园根据所在街道,分成四个管理区域,采用“示范园”托管“新建园、薄弱园”的方式,共组建37个创优发展体,充分发挥优质园的辐射带动效应,帮助指导薄弱幼儿园提高办园水平和质量。
崂山区还试行公办幼儿园教育集团模式。确定了以实验幼儿园为中心,机械工业总公司幼儿园、金钥匙幼儿园分园、市政府机关幼儿园分园、海大幼儿园、警备区幼儿园为成员的公办学前教育集团。通过“教师素养、教学教研、后勤保障”3项重点工作的定期探讨和研修,使6所幼儿园共同实现“管理高起点、工作高标准、队伍高素质、保教高质量、办园高品味”的工作目标。
在学前教育发展上,崂山区不断探索特色管理手段,其中实行幼儿园星级管理便是其中之一,这也是青岛市首家尝试对幼儿园进行星级评价。
《崂山区幼儿园星级评价体系(试行)》主要从办园条件、管理工作、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家庭社区和卫生保健6个方面对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制定量化标准。崂山区在各幼儿园申报星级的基础上,考核组到幼儿园实地打分,最终确定星级,最高6星,每项85分以上方可得到一颗星。截至目前,全区有三星以上幼儿园78处,其中五星以上幼儿园21处,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19%。
为促进学前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崂山区还开展幼儿园手拉手创优活动,70多处幼儿园进行了拉手结对,通过集中培训、交流研讨、互访观摩、联谊活动等形式,带动弱势园提升完善。
“一校一品”特色教育
赢来金色收获季
这个时刻,值得所有青岛人铭记。
美国当地时间2014年6月1日21:50,在爱荷华州立大学举行的世界第35届头脑奥林匹克决赛颁奖仪式中,当主持人宣布“叠加的结构”竞赛项目小学组第一名——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小学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成为本次决赛我国取得的仅有的两个世界冠军之一。
崂山区实验小学继2013年夺冠后再次蝉联世界冠军,这是崂山区教育改革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的真实写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崂山区已连续举办了1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设立科技活动专项奖励资金,用于表彰在各级各类科技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和学生。全区中小学生在各级科技创新比赛中屡获佳绩,其中获得市级以上奖项5000余项,区实验小学连续4年代表中国参加在美国举行的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两次获得世界冠军,开创该市代表队在世界头脑奥赛中夺冠的先河。中韩小学代表队获得2014年FLL世界锦标赛第十名的好成绩。张村河小学2014年在世界青少年机器人APRC国际赛中获得机器人三项全能竞赛投掷项目金牌。2015年崂山四中、实验小学、张村河小学、朱家洼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等5所学校在世界青少年机器人APRC国际赛和亚洲机器人比赛中再获佳绩。在2016年4月21—24日举行的2015—2016年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上,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在小学组团队协作挑战赛上获得金奖和最佳设计奖。近年来,有更多的学校走出了校门,参加科技、艺术、体育方面的国家级及以上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在2016年4月11—16日举行的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崂山区参赛队伍捷报频传,艺术表演类节目中,崂山区实验小学民乐合奏《春晓》获全国一等奖,海山学校的古琴合奏《梅花三弄》获全国二等奖;崂山区林蔚小学王英喆同学的绘画作品《鲅鱼跳·渔家傲》荣获一等奖,这也是青岛市唯一获得书画类一等奖的作品。崂山区多所中小学的葫艺、剪纸、面塑等手工实践成果展更是惊艳首秀,惟妙惟肖的葫艺、栩栩如生的面塑等展出了一个不一样的“大美崂山”,东泰小学剪纸和晓望小学的面塑工作坊还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现场采访,并在央视播出。
“随着崂山区教育布局的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知识创新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快乐幸福为宗旨,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形成更具历史文化底蕴、更具崂山特点的教育体系。”崂山区副区长于鹏表示。
办学特色是学校长期积淀并且传承和发展的办学风格,也是学校内涵发展和品牌建设的必经之路。崂山区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特色学校建设的意见》,设立了1000万元的特色学校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学校打造特色,创建品牌。先后组织评选三批区级特色学校和特色试点学校,特色及特色试点学校占全区中小学总数的70%。崂山二中的民族教育、崂山三中的理解教育、崂山五中的科技创新教育、区实验小学的和美教育、第二实验小学的生活教育、晓望小学的生态教育等一批学校的特色办学得到社会的认可。崂山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推进蓝色海洋教育实验的实施意见》,确定了一批海洋教育实验试点学校,培养蓝色海洋教师队伍,在深化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形成崂山区山海教育系列精品课程,9所学校被评为青岛市海洋教育特色学校,4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海洋教育科普基地。
教师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崂山区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常抓不懈,构建起教师继续教育,骨干教师培养,名师、名校长培养等全方位的培训体系。5年来引进包括齐鲁名校长崔仁波、齐鲁名师杨屹、省特级教师李伟等405名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在配备上重点向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建立完善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实施“十、百、千”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每年投入3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骨干教师和干部队伍培养。全面启动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为载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成立13个区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4个市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初步实现名师名校长资源全区共享。全区有3名教师被评为齐鲁名师,1名校长被评为齐鲁名校长,2名校长被评为齐鲁名校长培养人选,4名校长被评为青岛市名校长,40余名教师登上国家级讲台。截止到2015年底,全区小学专任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由2006年的25.5%提高到86%;初中由64.7%提高到96%。
“借外脑练内功”为优质教育提供“第一动力”,春暖花开,面朝大海。近年来,崂山区先后与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实验初中等开展合作办学,挂牌成立了多所附属学校。近期崂山区正在与青岛大学等学校商谈合作办学事宜,以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和全面提升崂山教育整体水平。
积极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出台《崂山区关于加快办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优质学校资源优势,实施优质带动,提高农村薄弱学校办学质量,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崂山七中、南京师范大学青岛附属学校和北宅街道开展学区制试点,整合教育资源组建学区,加强校际间交流合作,带动学区内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升。推进名校办分校试点工作,区实验小学开办中韩校区,加快推进青岛市实验初中崂山分校建设和青岛中学金家岭校区建设。通过名校辐射作用,带动新建学校快速成长,努力实现由“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
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制定实施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崂山教育云资源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尝试运用微课、翻转课堂、专递课堂等有效教学模式,传统课堂教学正悄然发生着改变。华楼海尔希望小学被评为全国数字校园试点学校,崂山七中入选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1所学校创建为青岛市数字智慧校园建设评估达标学校。
崂山区教体局局长、党委书记冯珂认为,教育是民生改善的来源,传承文明的载体。让孩子受到良好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共同愿望。通过不断探索、积累和发展,崂山教育正朝着优质均衡的目标不断迈进,下一步崂山区将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强化政府统筹,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信息化国际化进程,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崂山教育的整体水平。
新闻推荐
□记者魏东李明通讯员陈仕钊报道本报东营讯日前,来自马来西亚的船舶“STENAPRIMORSK”号缓缓停靠在东营港中海油5万吨级码头。紧随该轮,数条原油船舶已经计划停泊东营港...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