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下工作台的时光,毛斌静心与紫砂对话。人物简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会员、宜兴市紫砂协会会员、青岛市民盟盟员、中青年实力派陶艺家。
紫砂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众多的紫砂艺术品中,宜兴紫砂陶技艺以其独特的原料材质、精湛的手工技艺、古朴的自然色泽和千姿百态的造型艺术,在工艺美术苑林中独树一帜,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青烟白菜炒米饭,氏壶天水菊花茶。”宋代诗人苏轼对于宜兴的提梁式砂壶更是亲睐有加。毛斌,是个被宜兴紫砂陶艺熏陶长大的中青年实力派陶艺家。
毛家大院“盛产”制壶名家
毛斌,年轻时尚,可是实力非常了得。在紫砂圈里,他是中青年实力派陶艺家的代表。“一砂一世界一壶一人生”,对于毛斌来说,紫砂就是他的世界,壶就是他的“道”,与紫砂“耳鬓厮磨”的时光就是永恒。1978年10月的一天,毛斌出生在宜兴市丁蜀镇蜀山的毛家大院。毛家在蜀山是个大家族,世代制壶,非常有名气,很多紫砂名家都曾在毛家大院居住。“我的爷爷毛振声,是清末民初紫砂名家杨阿时的徒弟,擅长制壶。大爷爷毛顺生创办了毛顺兴陶器厂,是蜀山最有名的紫砂陶器推广者。”毛斌介绍说,毛家大院的每个人都与紫砂艺术有着不解之缘,他的父亲毛阿明,母亲周惠君是制壶好手,父亲是紫砂一厂的第一代奠基人,叔叔毛国强更是当代德艺双馨的制壶名家。
“毛家大院的名人特别多,‘紫砂泰斗\’顾景舟和老艺人朱可心都曾在这里居住过,听母亲讲,吃过晚饭后,朱可心老艺人经常会约着她和父亲一起出去散步聊天。顾老也会来指点一下我父母的壶艺。”毛斌说,他非常尊敬父亲和母亲,他们对名气不是很在意也没有刻意去追求,只是一心把经手的每一把壶做好。其实,现在很多实力派陶手也无名,但是壶价却得到认可。
在紫砂泥中玩耍长大的孩子
长在毛家大院的毛斌儿时很顽皮,在蜀山的东坡书院读小学。每天放学后他就跑去紫砂一厂,母亲忙碌着制壶,他就在泥凳边上做作业。“做完作业,经常来厂区还有其他的小孩子,大家一起捉迷藏,我经常躲在泥缸里。”毛斌回忆说,那时候厂里的紫砂壶生产量比较大,仓库有限,包着油布的紫砂壶堆放在厂区的各个角落。“厂里有个工人浴室,每天12点后就蒸汽开始烧水,师公顾景舟泰斗喜欢洗头汤浴,每次都是第一个到浴室,看到我就摸着我的头和蔼地说,快走吧,让我安静地洗个澡。”毛斌说,然后孩子们就乖乖地散去了。因为出生在制壶世家,所以小时候除了淘气外也能帮着母亲干点儿泥活。“讲起这件事还比较有意思,当时母亲在做松鼠葡萄壶,壶上的葡萄和小松鼠是需要磨具来固定的,现在想想母亲是为了让我锻炼让我来做这个工序。两毛钱印一个松鼠,一毛钱印一个葡萄,当时我很开心接受了母亲的提议,因为赚钱可以买冰棍吃。”
“孩提时什么都不懂,只觉得制作紫砂壶就是一种养家糊口的技艺,随着年龄增长才真正认识到紫砂的艺术魅力。我的出生就注定了要与紫砂艺术打交道,这不仅仅是缘分更是家族的传承,我认为自己有这种使命,把紫砂艺术发扬光大。”毛斌说。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宜兴紫砂宗匠辈出,500多年间不断有扛鼎之作传世。一壶一人生,紫砂壶里的乾坤有佳茗浸泡的时光,也有人类思想的灵光和情致。
师从紫砂名家张红华
因为淘气贪玩,毛斌的学习成绩一般,但是从小耳濡目染却奠定了他从事紫砂行业的基础,而且名家名师指导的幸运更是让人羡慕不来。2008年毛斌拜紫砂大师张红华为师,师父不但教他制壶更教他做人的道理,而且像母亲一样对毛斌悉心关照。“师父在紫砂壶的制作上指导我所有的形意和写意,让我对制壶有了更高的认识,现在我也经常和师父一起探讨制作过程中的利弊。”毛斌说,师父张红华也是丁蜀陶业世家,现在是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一开始,我制壶主要以方器为主,后来在师父教导下我对其他器形都可以把握。制壶的过程也是一种修行,从缺憾到追求完美的路上需要身心合一,尽量把每一壶都做到自己的极致状态。”毛斌被记者追问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时,话语里有些谦虚的迟疑,他想来想去约莫几分钟,才说是“云肩如意壶”。“这是师公顾景舟的代表作,壶的造型简练有致,肩部堆塑云形图案。”
杭州西湖博览会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大亨掇球荣获金奖、第十届工艺美术师精品展会中作品线圆菱花荣获金奖、中国上海艺术节云肩如意作品荣获特别金奖……从2004年至今,作为中青年实力派陶艺家,毛斌也赞誉八方,拿奖拿到手软。2011年,毛斌的紫砂壶作品舟方壶被无锡博物馆收藏。
文/本报记者陈天图/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选择正规平台,向质量问题说不 半岛家居节明后两天在世纪大酒店举行,想装修的市民千万别错过
胶州正北名苑-美宝装饰。选择家装是许多人计划支出中的重要一项,花了大价钱,自然希望购买到质量上乘的家装,但是近年来,家装质量问题导致的纠纷时有发生,本报也曾多次进行报道。如何才能...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