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正巡视二氧化氯发生器,该设备为进口消毒设备。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始建于1898年,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该院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不断强化建章立制、污染治理、日常监管、加强培训等,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确保医疗废水处理、医疗废物收集贮存、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安全使用等符合环保法律法规要求。
据了解,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污水站于2008年5月升级改造并投入使用,改造处理规模2000吨/天,占地400平方米,资金投入约800万元。污水站采用先进的二级生化处理,消毒采用进口二氧化氯生成设备,投药量1000mg/h,处理后水质检测结果均高于国家排放标准,定期对院内污水管路进行了全面维护,解决了污水渗漏等难题。同时,污水处理实现了中水回收,用于门诊楼冲厕及绿化带浇灌,每年产生的中水量约为12万吨,节约成本约60万元,从根本上实现了社会、经济“双效益”最大化,推进了节能减排进程。
对医疗废物严格清运监管。该院每天产生医疗废物约5吨,均由专业、资质单位负责清运,按照规定时间、规定路线运送至规定暂存点。相继建立完善医疗废物贮存及环境防治责任、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收集人员个人防护规定、医疗垃圾处理方法、医疗废物的运送、医疗废物运输应急预案等制度规范,每个环节都落实专人负责制。同时,指定专人每日对医疗废弃物相关的数据进行记录,当天工作结束时,再用专业的消毒清洁剂将垃圾运送车及存放处清洗干净并消毒,监管责任落到实处,始终确保安全无事故。
为了加强对辐射工作的严格监管,该院除定期组织辐射工作人员参加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外,对射线装置及辐射工作场所每年均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辐射工作人员每季度检测个人剂量,每两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查体,确保放射诊疗工作安全开展。同时,加强对防护设施的保护,定期进行自检,杜绝射线外漏事件发生,确保病人及医护人员安全。
据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人员介绍,在环保节能方面,医院每年制定节能目标,全面开展节能减排项目提升、改造。并对黄岛院区管道进行改造,将蒸汽产生的冷凝水储存,通过管路首先经过生活热水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生活热水,然后通过管道将换热后的冷凝水供给小西湖和绿化带灌溉,同时达到节能节水效果。据统计,该措施可每年节水约3万吨,节约经济成本约15万元。同时,引进清洁能源,对黄岛院区加装了光伏发电,每年发电约65万度,节约经济成本约13万元。
文/图本报记者韩英子
新闻推荐
啤酒文化博物馆下月试运行 西方计算工具、艺术画盘、钢琴、古琴、海捞瓷器……西海岸新区民间收藏丰富
剪纸艺术受到市民欢迎。从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起,本报陆续推出了“博物馆奇妙旅”系列稿件,5月29日,记者从黄岛区文广新局文物管理办公室了解到,目前新区已经拥有15家博物馆,正在筹建3家...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