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晓帆张蓓
年年高考,考场内外,引人注目,其间的点滴进步、善意之举,也温暖着人心。
6月7日7:40,青岛盲校外的集合点。记者等来了青岛籍考生张荞溪、杨玉青。
“准备了近两年的时间,老师给找来很多题,但盲文版的资料毕竟不多,还需要别人读题。”杨玉青说。
8:00,张荞溪和杨玉青互相搀扶着,走向设在青岛十五中的专门考场。语文考试时间是两个半小时,使用盲文试卷的她们考试时间延长到3小时45分钟。
“很多盲生的就业归宿是做推拿按摩,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可以更加精彩。”张荞溪的理想是学文学。
6月7日6点多,潍坊街头。“和谐车队”副队长王树军开着他的出租车上路了,车前窗“免费送考”四个大字赫然醒目,今年已是王师傅免费送考的第17个年头。
行至潍坊行知学校时,王师傅发现了两名拿着档案袋正在路口焦急等车的学生。在查看了准考证后,王师傅免费将他们送到潍坊七中。之后,他又在路上转了一圈,来到潍坊一中。“有学生进场后可能有忘带准考证的,我要在这里等等。”
新闻推荐
本报青岛讯近日,国网青岛市黄岛区供电公司组织开展了党员服务队进社区入家庭活动,向居民宣传安全、节约用电知识,介绍故障抢修等各项服务,及时解决用电疑难问题;服务队还主动来到孤寡老人及留守...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