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丹乡小学30个孩子领到了爱心款和物资。本报记者与情牵日喀则教育基金志愿者赶赴西藏日喀则,给100名贫困家庭学生发放爱心款,7月1日,岛城爱心来到了第三站白朗县旺丹乡小学。30个孩子不仅每人领取了1000元爱心款,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中建三局山东公司员工手写的数百张贺卡。
旺丹乡位于白朗县东南部,距离白朗县城36公里,辖区有10个村委会,面积278平方公里,人口只有4000人。
1日上午10时许,志愿者一行来到旺丹乡小学,此时几十个孩子已经坐在了教学楼前的小广场上,等待志愿者发放爱心款。此前本报公布旺丹乡30名贫困学生名单时,中建三局山东公司提供了10万元爱心款,一部分用以资助这里的孩子,给学校购买爱心物资,一部分解决志愿者到日喀则实地探访的费用。在将四台洗衣机和几箱衣物搬下车后,几个孩子热情地跑上来,给志愿者们献上洁白的哈达。
旺丹乡小学校长次平告诉记者,学校有12个教学班共391名学生,其中有354名学生是寄宿生。中建三局山东公司和情牵日喀则教育基金捐赠的四台洗衣机,让次平校长非常高兴,“有了洗衣机,孩子们的衣服能及时洗,能多一些替换。”简短的仪式过后,30名孩子陆续上前领取了爱心款。
为了表示感谢,旺丹乡小学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委托宋广伟转交给中建三局山东公司,感谢其“勇担社会责任,关爱贫困学生,促进民族团结”。宋广伟是情牵日喀则教育基金秘书长,曾获2014年度“感动青岛”十佳人物,是青岛城乡建设委员会原援藏干部。
孩子们还收到了中建三局山东公司准备的一份特别礼物——从青岛“飞”来的风景贺卡。这些印着青岛火车站、迎宾馆、花石楼等青岛地标建筑的风景贺卡,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大家仔细看完贺卡上的风景后,还跟身边的小伙伴交换,欣赏更多的风景。
而在贺卡的背面,中建三局山东公司的员工们给孩子留下了真挚的祝福,“我们在青岛等着你,等着你努力学习考到青岛的大学,到那时,我们带着你一起去看海。”
收到爱心款连说“扎西德勒”
日喀则之行引岛城更多爱心加入
本报记者在日喀则实地探访偏远农村贫困家庭,真实的见闻刊登后,引发岛城读者的强烈关注。市民王先生此前认领捐助了一个孩子,他再次给记者打来电话,想再资助几个日喀则的贫困儿童。市民陈女士说,当她看到一些学前教育的孩子挤在村委会房屋里上课时,心疼地掉下了眼泪,“如果要募集爱心款帮孩子建造教室的话,我一定会献一份爱心。”陈女士说。
岛城一些爱心企业也表示了继续捐助的意愿,其中包括中铁建工集团青岛公司、青岛即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青岛亿联集团股份公司等爱心企业。本报联合这些爱心力量,将给日喀则偏远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带去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在旺丹乡巴金村,记者来到四年级二班学生拉巴扎西的家里,他母亲格桑普赤正在院子里清理羊粪。由于刚下过雨,院子里牲畜的粪便与雨水泥土混杂,泥泞不堪。
34岁的格桑普赤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拉巴扎西排行老二。格桑普赤说,她的家里有两亩地,还有30多头牛和羊,平时她的丈夫云丹在高原的牧场放牧,因为距离较远,每隔一段时间才能回家一次。采访中,突然有水滴落在了记者的头上,抬头一看,房顶中央位置出现漏水,“每次下雨家里都漏水。”格桑普赤说,他们家的房子已经成了危房,客厅的房梁和支柱有些歪斜。“老早村里就提醒要修,但是因为没钱一直耽误了。”次平校长说。志愿者将1000元爱心款递到格桑普赤的手上,她激动得连说“扎西德勒”。
在桑巴村,靠近公路的一处夯土民居是8岁男孩尼玛石达和妈妈确吉的家。41岁的确吉是位单亲妈妈,由于身体不好,种着一亩多地,靠种植青稞收获一些粮食,家里也没有喂养牲畜,是村里的低保户。
从低矮院墙一侧狭窄的小门进入到一层的院子里后,还要在宽约半米的木梯上再爬两米,才进入确吉家二层的居住房屋。尽管房屋里摆设简单,确吉却把屋子收拾得干净整洁。“今年六一儿童节,孩子拿到了学校发的一百元奖学金,我很高兴。”确吉说,孩子喜欢学习让她很自豪,当志愿者将1000元爱心款递到她手里时,她一直微笑着表示感谢。
本栏文/图本报特派记者徐杰(本报日喀则7月1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7月2日讯(记者刘玉凡通讯员谢乐庆)7月1日,青岛市交警支队潍莱高速公路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何秀涛接到指令,前往荣乌高速公路下行K341处处置一起两辆小型汽车刮擦的简易交通事故,却发...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