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本报记者于向阳
本报通讯员张达赵冰
7月2日,莱芜市农高区方下镇党委书记、镇长的办公室和方下镇组织办同时收到一封人民来信。
镇党委书记曹洪波看到寄信人的名字写着王建国,微微皱起了眉头,因为他跟这个人打过多年交道,知道他是安台子村人,原来当过民办教师,也当过村主任,每次接访都能看到他,是镇上有名的上访户。
“这回又要反映什么问题?”这样想着,曹洪波打开了信封,没想到看到的却是一封表扬信。信中表扬的是市农机局选派到方下镇安台子村任第一书记的石文。
一个老上访户怎么突然写起表扬信了?这个刚上任仅三个多月的石文,究竟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根据寄信人的地址找到了王建国。
“我对村里的事很关心,听说来了新第一书记,就专门去看了看。”王建国笑着打开了话匣子。“第一次见面我问他,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搞***,你有什么打算吗?带了多少钱啊?石书记说以前送钱扶贫,是输血,他要带领村民搞创新,通过造血走上富裕路。没想到他还真把血造成了。”
“把血造成了”指的是石文到村后,没多久就带着村民做成了全市第一个蔬菜盆栽项目,还把订单发展到了新泰、泰安、临沂、青岛等地,让每个蔬菜大棚的收益比以前提高了5倍,找到了脱贫致富的路子。
“这件事让我对石书记有了好印象,有思路,能干事。没想到,他接着还把村里的路给修好了。”
安台子村的街巷都是土路,可是因为资金和村民争议等原因,原本2015年被列入维修计划的路,直到石文来之前都没有开工,村民意见很大。石文了解情况后,挨家挨户动员,又积极向上争取补助,针对症结化解纠纷,只用一个月时间就把路修好了。
“石书记这么短的时间就给我们村办了两件大好事,我当时就有了给他写表扬信的想法。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让我下定决心写信。”王建国说。
原来,村里有一位74岁的困难户,5个女儿都很少回家。多年来老人独自住在一间危房里,村委因为没钱也束手无策。
石文在走访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回去就把老人的5个女儿都叫了来,通过说服教育,让她们每人出了10000元钱,又积极争取危房改造资金,很快就让老人搬进了新居。
王建国被石文的举动深深打动了,于是提笔写起了表扬信。
新闻推荐
□记者张晓帆报道本报青岛讯7月18日,“我为城市管理献一计”首期市民优秀建议评审结果揭晓,经过对近200条意见建议的初审,45条建议意见分获一二三等奖。2月下旬,青岛市城市管理局...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