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魏然
一方面路上堵得不行,另一方面公交出行分担率并没有明显提升,大城市拥堵情况日益明显。7月21日下午,省政协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邀请省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和相关部门围绕山东省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问题进行座谈,探讨解决之道。
“以我所在的青岛市为例,公交出行率不到40%,这在全省已经是最高的,但是与深圳57%、上海60%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公共交通不足,私家车比重加大,加剧了交通拥堵。”省政协委员、青岛市侨联主席牟红岩说,交通出行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不足,既不能满足居民出行需求,也制约了城市发展。
因此,在年初召开的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她与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纪检组长高秀燕委员联名提交了提案《关于山东省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建议》,建议积极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专项资金,扩大政府补贴补偿范围,加大快速公交系统的投入力度;实行公交优先的交通需求管理策略,优化线网布局,扩大智能调度技术的覆盖范围;对私家车采取限购、限行等方式,引导居民多乘公交出行,真正体现公交优先路权。
省交通运输厅巡视员高洪涛表示,目前,山东省公交优先原则体现得还不够好,全省有11个市设立了公交专用道,仍有6个城市一公里的公交专用道都没有。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用地不能保障、资金补贴不足等原因,不同程度制约了公共交通发展。“比如现在很多新建小区,在开发之初是设立了公交线路和站点的,但是随着开发商的再度开发,公共交通用地越来越少甚至消失,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重视。”
为了进一步鼓励居民选择公交出行,省政协常委、山东建筑大学副校长刘甦建议,有关部门能否作个规定,设置私家车出行人数限制。“我看到现在路上的私家车,大约60%-70%里面都是一个人,能否设置出行人数限制,或者道路限制。”对此,省公安厅副厅长槐国栋表示,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立法,很难全省统一出台规定要求。各个市可以根据城市发展状况,制定相关规定,探索私家车出行限制。
新闻推荐
□记者张晓帆通讯员王诺报道针对青岛市目前环境状况、发展趋势以及环境监测能力等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青岛市环境教育基地自6月1日免费向公众开放,吸引社会各界报名...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