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荣获“群众满意的十佳计生机构”
△精心呵护新生儿
△宽敞的儿童康复训练室
△“妇幼天使”社会志愿服务队
△高密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张敏(前排中)代表中心领奖
△胎心监护室
△孕妇球操室
△福康幼儿园里的手工课□高镇田仪刚
近日,从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妇联在北京举行2016年世界人口日宣传活动现场会上传来喜讯,高密市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荣获2015—2016年度全国“群众满意的十佳计生机构”,成为全省唯一获奖单位,实现了在升级中破茧蝶变,再一次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
为蝶变提供强大能量的是一组组如同音符般跳动的数据:短短三年,业务收入增幅64%、门诊人次增幅220%、住院人次增幅56%、接生增幅63%、床位增幅206%。中心先后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获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单位”、“文明单位”、“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等荣誉称号,创建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爱婴医院、山东省卫生系统十大服务品牌、群众满意的十佳新生儿预防接种单位,连续三年获潍坊市计划生育工作“三项建设”观摩一等奖。
凝心聚力创新发展
“2012年9月1日,市委、市政府坚持‘计卫联合、医育共赢\’的原则,将妇保院、计生站整合,成立市人口计生妇幼保健服务中心。中心的成立是双赢之举,即解决了服务站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问题,又摆脱了保健院硬件设施落后的不利因素。但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由于新院区的位置较为偏远,服务人群较少,交通不便,同时又面临着人员整合、整体搬迁,业务发展、队伍稳定势必受到影响。”中心主任张敏说,“如何使两支队伍有效发生化学反应,快速融合,力促妇幼卫生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为摆在中心领导班子面前的首要问题。为此,我们确定了围绕稳定发展这一主线,全力实施一手抓妇幼保健,一手抓计划生育服务的‘两手齐抓\’战略”。
单位的发展离不开队伍的稳定。中心在很短的时间内摸清了每个职工的信息、特长优势,在调配时最大限度满足个人发展意向;通过职代会任命中层干部并进行岗前培训,提升中层执行力;对所有职工进行核心理念培训,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缩短了磨合期,实现了队伍稳定和人员、科室的平稳对接;本着成熟先行的原则有序搬迁,做到既不影响整体业务开展,又加速了中心的建设进程,从2013年3月13日开始到11月底全部搬迁完毕。同时,把规范建设放在医院发展的突出位置,以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为核心,编制了《规章制度汇编》、《职责汇编》、《医疗质量管理》等16个手册,形成了涵盖医疗、保健、计生服务等各项工作完备的操作流程、行为规范。目前在中心综合服务大楼内,各类器械设施统一标识、规范醒目,就连清洁用的抹布都根据洗手间、病房等不同区域,区分成红、蓝、黄、绿、白5种颜色。规范管理从每块抹布开始,这一崭新理念已经深入全体员工心中。
人员、科室配置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目标。怎么让妇幼卫生和计生服务工作快速融合、健康发展、相互推动,是中心班子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她们瞄准了孕前优生检查项目作为推动单位发展的主动力和突破口,以实施“三个借助”,推进“三个提高”。
借助短信平台,提高孕检参与率。改变了以往电话通知和计生专干发放评估报告的形式,运用自行研发的“孕前风险评估报告”短信平台,每天将查体对象的相关信息录入软件,在规定领取报告时间的前两天自动生成短信提醒名单,届时工作人员只需要复制模板内容即可完成提示,提醒评估报告领取时间,注明评估报告重要性和接诊医生姓名,实现了与服务对象的一对一指导,发挥出孕前优生检查综合评估的指导作用,增强了育龄夫妇的风险防范意识,筑牢出生缺陷干预防线。
借助技术优势,提高孕前预防效果。孕前优生检查致力于从源头上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风险。为此,精心选派了6名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服务对象提供认真细致的健康查体和指导服务,对异常者及时转诊到相关科室,进行有效治疗。她们针对各项查体情况发生率的高低,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不同群体、病例探讨制订个性化的防治方案,在保证孕检质量的同时,促进了业务量的增长,推动了妇科、产科、内科、外科等临床科室业务的开展,保证了中心事业发展顺势而上。
借助服务融合,提高医育服务水平。融合计生和妇幼保健业务中的共同部分,从纵向和横向两条线,完善服务流程。纵向即服务延伸,向前延伸做到早宣教、早筛查,比如把宣教工作做到了民政局新婚登记处、各乡镇的计生专干会议;向后延伸做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如开展的产后康复、儿童保健、儿童康复等业务,实施了“医、康、教”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开创了全省先河。横向即服务内涵,一方面加强产科门诊、婚孕检科等前沿科室的技术力量配备,另一方面不断细化科室设置,如新成立助产士门诊、孕期营养门诊、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等;拓展服务项目,如儿童保健科增设的新生儿髋关节发育筛查、婴幼儿气质筛查、家庭养育环境评估,以及新生儿科的神经行为监测、影像科的胎儿心脏彩超筛查等项目,让服务更加细致周全。同时鼓励技术创新,开展了彩超监视下生理盐水整腹肠套叠、超声晶氧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新生儿头颅彩超检查等46项新技术,科研成果位列潍坊市同行业首位。
先后建成该市第一个VIP病房、层流产房;第一个产后康复中心,开展乳腺疏通、盆底功能恢复、中药熏蒸、光波理疗;第一个开展导乐分娩、人陪伴分娩、无痛分娩;第一个女子保健中心;第一个专业的儿童保健中心;第一个儿童康复中心,是“山东省贫困儿童脑瘫康复训练基地”、“山东省智力、孤独症康复训练基地”。实现了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无缝对接,医育共赢。
抢抓机遇加快步伐
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化渠道,职工思想稳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放眼于中心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毅然决定把创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作为推进医院快速发展的主目标。2013年8月19日创甲启动大会召开,拉开了艰难的创甲帷幕,制订了详实的工作方案,从组织领导、人员配置、资料整改等多方面入手,规范管理,科学运作,经历了“规范、跨越、提升、完善”4个阶段,2013年12月25日,当评审组宣布该中心成为全省162家妇幼保健机构中第17家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时,许多在场的职工忍不住热泪盈眶。为了这一天,4个多月的时间,3000多个档案盒,5+2,白加黑,凝聚了他们太多的汗水和泪水,艰辛和不易。累了,站起来活动一下,困了,找凉风吹一吹,没有人喊累叫苦,没有人临阵退缩;多少人为了赶进度,一人创甲,全家上阵,多少人以院为家,吃住在单位……。重要的是二级甲等医院的创建锻炼了这支年轻的队伍,使中心的管理更加规范,工作流程更加流畅,服务环境更加温馨。
他们深知优质服务是立院之本。中心在推行企业管理“客户服务”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六个一”服务措施,努力赢得群众的信任和理解,搭建起和谐医患关系的“鹊桥”。一是着眼于细节服务和健康教育,推行“一卡一包一热线”。即当患者来院时,客服人员主动免费代办出入院手续,并送上一张印有提示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医患联系卡”;一个装有政策问答、健康指南手册的“服务包”;一个24小时开通的服务热线电话号码。二是着力于需求调查和服务落实,推行“一表一访一平台”。即患者出院时会收到一张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出院一周内客服人员会进行一次亲切细致的回访,医院自行开发的医患短信互动平台定期发送信息,普及健康知识,指导科学分娩,进行产后随访、服务满意度调查等工作。各科室立足岗位,以人为本,积极开展特色服务,比如产房的生产过程全陪护、手术室的“术后镇痛须知”温馨提示卡、儿童保健科的“金卡”服务等。中心还面向社会招募30多名志愿者,建成“妇幼天使”社会志愿服务队,从事导医导诊、儿童康复、文化建设等志愿服务工作。这些措施的推行,密切了医患关系,为中心的和谐、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参观中心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欣然题词——医患心桥。
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2015年春节期间,来医院待产的刘女士,正沉浸在将为人母的幸福之中,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产妇突患羊水栓塞。中心立即启动应急抢救预案,69名医护人员昼夜奋战,全力抢救,换血5万多毫升,终于将患者从死神面前拉了回来,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奇迹的背后是近年来中心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加大学科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投入力度。
聚力学科建设。2015年初,中心深化学科体系建设,打破原有的“按职能划分”,改为“按人群划分”,建成了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四个中心”,大力推进科学备孕、孕前优生、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诊断、安全分娩、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重点工作。2015年7月,成立中医儿科、中医妇科,开展了适合妇女、儿童的中医绿色疗法,以及中医中药治疗不孕不育症,帮助近千对不育症夫妇成功受孕,临床用药中成药占比达40%。2016年随着国家全面两孩政策的放开,中心坚持“大保健”思维和贯彻落实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重点加强高龄孕产妇门诊、再生育能力评估门诊和不孕不育门诊等科室建设,构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绿色通道等系列便民服务措施,建立起全员防范、全程关注、全面优化管理模式,为应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的生育高峰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心勇于担当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大力强化儿童康复科建设。2013年5月,成立儿童康复科,加强异常患儿的康复治疗。设立康复门诊部、肢体残疾康复部、智力残疾康复部、孤独症训练室、传统中医康复部,针对脑瘫儿童开设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个别化训练等;2015年5月,又成立山东省首家医康教相结合的“福康幼儿园”。现有综合康复训练场地3000多平方米,其中病房20间、床位90张、托管床20张、训练室30余间,拥有康复师、运动疗法师、作业疗法师、言语疗法师、早教特教老师、康复护士等近40人,100多个特殊的孩子根据年龄、智力的不同,被分成豆豆、芽芽到果果等11个班,除康复师对他们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外,由幼教、特教老师进行美术、音乐、手工、多媒体等方面的教学,并积极为孩子们举办篝火晚会、运动会等文体活动,使他们努力与健康幼儿相融合,促进了肢体、智力的共同发展。被山东省残联确定为“山东省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脑瘫、孤独症康复训练基地”,被全国残联确定为“国家智障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定点康复机构”。
加强科技投入。为加快推进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心实施了“三个远程”,一是与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等28家医院开通远程会诊、培训系统,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和业务指导关系;二是在10处镇(街区)卫生院投放终端,利用分级诊疗进行远程会诊;三是开通远程胎儿监护系统,让孕妇可以在家中进行胎心监护、测血糖、体重、体温,随时上传数据得到医生的在线指导,及时监测孕妇及胎儿安全情况。同时,中心每年投入数十万元,建立起人才培养的“三个机制”,即常规培训层级制、人才培养阶梯制、外出进修选拔制,有计划地派出160余人次到10多处三甲医院进修,引进新技术56项。建成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技术协作医院,聘请一批专家来院长期坐诊带教,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
构建智慧医院。如今,中心病房的护士们每天测量完病人的体温、脉搏、血压,都录入电脑,在电脑上自动形成曲线,并按时段显示图形,病人的生命体征一目了然。中心实现了Wifi全覆盖,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移动查询。患者也可在就诊大厅扫描二维码,下载APP进行注册认证,就可以通过手机读取检验报告单,让前来就诊的服务对象感到既新鲜又方便。2015年作为高密市建设智慧医院的试点单位,中心先后投入500万元,引进并建成了“天使医生工作站”和“婴儿防盗系统”,安装了PACS等软件,配备12平方米LED大屏幕,有效整合了HIS、LIS、PACS等院内信息系统,能够智能识别病人身份,随时查看、上传病人病例、用药等情况,实现了医生、护理移动查房,以及对新生儿进行安全定位和职能报警。将OA办公、智慧停车、人力资源、财务、绩效管理全部纳入数字化管理体系,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
合作共赢谱写新篇
2016年4月20日,一个来之不易、体重为2945克的宝宝,健康状况良好,今天他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回家了。宝宝的妈妈姓张,今年43岁。原本有个和美的家庭,但不幸的是在孩子18岁的时候意外离世。伤心欲绝的张女士夫妇在悲痛之余,四处求医,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怀孕生育,重享天伦之乐。在当地计生专干的推荐下,张女士来到了中心不孕不育门诊开始了常规治疗,经过两个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于去年秋天顺利怀孕,并按时到中心进行孕检和远程胎心监护,在家中接受当地卫生院工作人员的生育指导,使她顺利度过了漫长的孕期,最终实现了当妈妈的愿望,这与高密市福康妇幼医疗集团有效运作密不可分。为促进卫计融合形势发展,按照“上建中心、中抓枢纽、下建基础”的总体思路,成立了以中心为核心医院,各镇(街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为成员单位的高密市福康妇幼医疗集团,将全市1100多名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以及各项业务统一纳入集团管理,实现全市15个镇(街区)居民孕产妇、儿童系统化保健等10个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互通互认,进一步促进妇幼保健与生殖健康业务的相互融合。
为加快推进集团化发展战略,全面提升集团整体服务水平,中心牵头建立起了“六个”机制:一是资源整合机制。以中心为主体,指导各镇(街区)理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关系,并按照服务设施标准化、服务环境温馨化、服务团队职业化、服务程序规范化、服务内容个性化、服务管理科学化的“六化”标准,加快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阵地建设步伐。二是业务帮扶机制。中心成立专门的基层技术指导科,具体负责对各镇(街区)服务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信息共享。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带领产、儿、妇等相关学科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深入基层,开展政策宣传、技术指导、临床带教等服务。三是专业考核机制。按专业分门别类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同步制定对镇(街区)的考核办法,督促镇(街区)服务机构加强任务落实。四是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中心设备、人员、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推进服务向下延伸。加强集团内部人才培养,免费接受基层人员进修学习,派出专业人员深入镇街区进行带教服务。实施医技检查互通,印制统一的辅助检查申请单,将所有辅助检查项目对成员单位开放,患者持成员单位开具的各类检查申请单可以直接到中心进行检查。五是信息管理机制。对各类信息实行互联互通,统一管理,协调建立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免疫规划、户籍管理、迁移流动、婚姻登记、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信息共享机制,做好出生人口统计与监测工作。六是收入分配机制。集团内的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给予扶持和帮助,各成员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确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财务独立核算,自主经营。作为集团的核心单位,今年初中心投入800多万元,新增心电监护仪26台、微量注射泵8台、婴儿保温箱6个、高档彩超2台,待产床6张,产科床位增至109张,并积极整合全市产科人员,从场所、设备、人员为可能到来的生育高峰提供了可靠保障。
实践证明,高密市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能够紧紧围绕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站在群众利益的高度上,转变模式,改革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卫计融合共赢,开创了妇幼卫生和计生服务工作的新局面。蝶变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是为飞向蓝天做准备的一个演化过程。正如中心主任张敏的获奖感言:“能够评为全国群众满意的十佳计生机构,是我们的荣幸,也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会以此为契机,再接再厉,勇往直前,不负全市妇女儿童的重托,推动全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新闻推荐
□记者薄克国通讯员付萌萌报道7月21日,我国首列自主设计、研发、制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导轨电车在位于青岛的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下线,开启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