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莹
他曾从海里勇救溺水儿童,曾在巡逻中擒获盗车贼;雅安地震时第一时间赶至灾区一线参与抗震救灾……多年来,他的公益脚步从未停歇,他就是王晓,1982年的退伍“老兵”,曾被评为2013年度“淄博好人”、淄博市“十佳青年志愿者”。
2000年,从小就怀揣从军梦的王晓带着满腔热忱报名参军,并如愿成为了一名新兵。在5年的军营生涯里,他从老兵、战友们身上,目睹了现代军人的风采,部队文化和精神深深影响着这个满腔热血的青年。
一级士官、班长、入党,多次受到部队嘉奖——在部队期间,王晓用自己的行动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2003年,在青岛基地受训期间,王晓发现海边有人呼救,马上跳入海中,成功将溺水的学生救出;在部队附近例行巡逻中,他将一名偷盗电动车的小偷制服并送往公安机关。
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给四川战友打通电话后,强烈的责任感使王晓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采购了价值3万余元的米粉、奶粉,独自一人驾车2200公里,历时32小时的长途奔袭,于23日凌晨赶到了灾区第一线。整整7天时间,庐山、天全、宝兴,受灾最重的几个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没有条件住宿,他就每天住在车里,没有地方吃饭,就啃上一口自带的方便面。连日的旅途劳累让他精神疲惫,但将救灾物资发放给需要救助的老人、孩子们的手中时,他的身体和心里却充满力量。
王晓的公益行动自从开始之后就从未停歇。从2013年10月6日开始,志愿者王晓以个人名义发起向地震重灾区天全县二龙山希望小学、宝兴县灵关镇烟溪口村定向援助,共收到社会各界人士捐赠的过冬衣物2000余件,书籍1500余本;2014年1月11日,他以“老兵王晓”的名义为玉树灾后300余名孤儿募捐,3天收到社会各界捐献过冬衣物3000余件,书籍2000余本,铅笔4000支,作业本2500本,全部自费发往灾区;2014年10月底发起“什么是爱,什么是暖”活动,5天跑了3000多公里,资助247名孩子。同时,他仍长期为重灾区希望小学留守学生联络与淄博地区爱心人士结对帮扶事宜,并组织志愿者为灾区长期进行义务志愿服务活动。说起自己的公益之路,王晓告诉记者,是部队精神感染和熏陶着他。“我父亲也是一位热心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要帮助别人。家人也一直用实际行动支持着我。”据了解,王晓的父亲王文谭也是一位热心市民,本报2015年11月6日三版《年近花甲他还湖中救人》稿件对其进行了报道。
在王晓的感召和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们加入到了王晓的“老兵公益”行动中来,志愿者陈洁就是其中之一。“孩子们,答应阿姨,发给大家的新鞋子都要穿着来上学,不要在家里留着,穿坏了咱们再买新的!” 当她亲眼看到有的孩子在寒冷的冬季仍然贴身穿着夏天的短袖衣,这让心疼孩子的陈洁当场落泪。当听到有的孩子不舍得走山路穿新鞋,商量着要把新书包、新鞋子留起来以后再用的时候,陈洁再一次被懂事的孩子们所感动。
今年5月,王晓又自掏腰包组织实验学校和一中的孩子们观看防拐电影《亲爱的》。“我想通过本片给各位家长敲个警钟,任何时候都千万不要对孩子的安全放松警惕。”王晓说。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