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开学一周过去,“双减”政策给广大家长生活带来的变化也开始显现。近日,记者走进家长群体中,探访他们的心声。有些家长表示双休日终于找回了很久未能享受到的悠闲;而有些家长却在增加的空闲时间里,对孩子的教育作起了新的规划。让我们一起走近经历了一周“双减”后家长的生活。
A
下班接娃不再焦急
“现在每到下班时不再为临时加班无法接孩子而着急,确实放心了很多。 ”北仲路第二小学的学生家长刘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学校课后服务方案设定的接娃时间很灵活,原本课后服务是持续到5点半,但因为她的工作单位距离学校较远,她申请6点钟接孩子;孩子每周周中有一天要上兴趣课,需要4点半就走,她只要给班主任打个电话,就可以提前把孩子接走,真正做到了“一生一策”。
除了接送,还有一个让刘女士感到压力减小的方面,那就是省下了一笔校外托管的消费支出。 “去年花在校外托管上的钱大约是6000元。”刘女士表示,女儿之前上一二年级时,因为担心孩子在校时间太长身体疲劳吃不消,并且还没有养成自觉自主的学习习惯,她就给女儿报了校外的托管机构,一是有加餐、休息和活动时间;二是小班制,能指导作业、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现在女儿上了三年级,各方面能力都有了提高,在校内托管就比较放心了。“目前看,上一周女儿很喜欢在学校参加免费托管,我也省下了一大笔校外托管费。 ”刘女士说道。
B
收到退费反而焦虑
“双减”中提出“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二年级小学生菲菲的一对一外教直播课因此取消了,菲菲妈妈前不久收到了一万多元的退费,但她却表示:“心理压力更大了。最近一直在考虑是否要用这笔钱继续给孩子报一个线下的英语培训班,毕竟班里很多孩子还在继续上着校外英语培训班。要不然就是我自己在家辅导孩子英语,给她报个艺体兴趣班。”菲菲的父母均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并不是辅导不了小学英语,只是在他们看来,大多数家长为培训班花钱,购买的主要是“时间”。
菲菲妈的焦虑不是个例,家长群里对于“双减”政策的讨论,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有撒花欢呼的,认为孩子终于可以摆脱繁重的课外培训,家长也不用砸那么多真金白银了;也有焦虑加倍的,认为课外培训少了,孩子想要通过补课提高学习成绩、赶超别人更难了;当然也有不少家长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认为这项政策有利于给白热化的课外培训降温,不能将孩子的学习单纯地托付给课外班,作为家长,也有陪伴、管理和督促的责任……
C
希望改进评价方法
“学生没有好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的话引发人们对分数的思考。那么“双减”之后,这种执着于分数的焦虑是否得到了疏解?对此,记者在家长群里展开了调查。不少家长表示:“我是真心拥护破除唯分数论的,但也总担心别人抢跑甚至偷跑,毕竟考核机制不改变、大环境不改变,对分数的焦虑就不能完全消除。 ”一位学生家长柳先生直言,“双减”给家长们也上了一课,“最近一直在反思:分数有那么重要吗?一个真正优秀的孩子未必在学习成绩上名列前茅,但一定是对自己充满自信、对未知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无限遐想的人。 ”他说,“双减”政策有助于让家长们看清分数,看清孩子,更看清自己。
多数家长承认,分数只是一时之得,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远比冷冰冰的分数重要得多。而现在,从一二年级不组织书面考试等大的方针政策,到学校的具体实施,都在强调克服唯分数倾向,找到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办法。
“我们希望学校、老师能够对每一个孩子真正进行综合评价,改进测试评价办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等。同时我们家长也应该意识到‘双减’是为了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而不是减轻做家长的责任。在陪伴孩子成长这条路上,作为家长,我们始终应该是一名学习者。 ”一位家长群的群主这样呼吁。
本版撰稿摄影观海新闻
/
青岛早报记者杨健钟尚蕾
新闻推荐
问:我最近常常突然头疼,特别是在一起身或者运动过程中,伸腰的时候尤为明显。我担心自己脊柱有问题,请问如果脊柱有问题有哪些...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