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北岭山的小路,边走边逛,处处风光,步步皆景。劳动广场上,广场舞正酣;姊妹亭旁,一位老人自带音响纵情高歌;走过幽谷飞渡,一阵悠扬的歌声伴随掌声传来;孔雀台边,一位萨克斯手躲在角落演奏,见有游人走过,立刻停止乐声,待人走过,才又演奏起来;建园碑记廊亭下,几位牌友在众人的围观下,深思攻防之道,一局终了,开始讨论起过程中的巧妙与遗憾;犀牛广场上,幼童在犀牛脚下躲藏奔跑,童趣盎然……
探访了多座山头公园,北岭山人气最高、生活气息最浓郁。退休后的老人,牵着孙辈,在打破年龄界限的各个区域,寻找自己的乐趣。华发渐生,皱纹出现,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几十载岁月,典当了年华,换来如今平淡却又多彩的老年生活;蹒跚学步,懵懂无知,孩童在山水之间,与虫鱼邂逅,为日后的光阴留下快乐的印记。
绕行一圈回来,略感疲惫。在小西湖景区停下脚步,适值晴天,蓝天、碧水、青山、湖心亭,交相辉映,一幅美丽的水彩画。沿路直行,有小童喂食鸭子,两只红头鸭灵敏矫健,比笨拙的小鸭子多吃了许多“嗟来之食”。老人说,湖心小屋是鸭子们的家,有工作人员会定期收取鸭蛋。在各个凉亭,都能看到几只鸭子和鹅,它们非常聪明,知道从一些小朋友的手中,能得到更多美味的食物。
垂柳轻点湖面,挑起波光粼粼。近日雨水较多,九曲凉亭已没过水面,一市民说,她怀孕期间曾沿路抵达湖中凉亭乘凉,如今水量增多,这里就被封闭起来了。能弥补此种遗憾的,是水中荷叶茂盛。已入深秋,荷花凋零,然荷叶仍翠绿不减,为碧波增添了灵动的绿意。山中清泉沿水渠注入,并在龙首喷泉一泄而出,水声潺潺,大自然的旋律令人心神平静。
此情此景,在多年前应该出现过。
1939年,青岛评出了“市乡二十四景”,其中包含了原来的“青岛十景”和“崂山十二景”,如“飞澜听潮”(飞阁回澜)、“大千一览”(穹台窥象)等,其中的“四方风荷”,代表的就是四方公园的景色。在当年的四方公园里,有一处夏日休闲纳凉的理想之地。据说,当时池水平槽,夏季芰荷,香飘遐迩,四方的老百姓,虽然大多是纱厂、铁路和电厂的产业工人,但青年女工在休闲之余,还是会到公园里小憩,色彩斑斓的花衣与盛开的荷花交相辉映,显得人与景色更加妩媚动人。
小桥流水,荷池亭阁。刘少文在《四方公园》中写道:
叠山引水巧安排,四望亭空眼界开。
十亩莫嫌园囿小,居然鱼鹿跃灵台。
如今,四方公园的这一景象已经消失,北岭山公园“主动”将这一“重任”延续下去。
水是北岭山的一大特色,所以也有水清沟南山、水源地山之称。1942年10月在山东部曾建成贮水池,容量3万立方米。后因漏水严重,日积月累,在沟壑中形成一水塘,并曾开挖“青年林水库”。
新闻推荐
减轻痛苦维护尊严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