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春天里,他们为日照播撒着希望;在人生的夏天里,他们为港城挥洒着激情;在人生的秋天里,他们为日照收获着喜悦;在人生的冬天里,他们为港城传递着温情,请看来自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的报道———
本报记者 陈蕾
在日照,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将在人生中累积沉淀的最宝贵的多学科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与社会,他们充分发挥多年来最广泛的人脉等特有优势,离休不离岗,退休不退责,为日照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们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的工作者们。
经济发展中的“智囊团”
6月20日,市老科协组织老农业科技人员来到东港区两城镇潮白河两城段治理工程和河山镇小卞庄水库、南湖镇下湖水库就防汛工作进行调研,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水利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和加强防汛等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像这样的技术指导,每个季度都有。今年2月,日照市遭遇干旱天气,一些农作物受灾严重。市老科协带领老农业科技人员到旱情较重的东港区三庄镇等地,深入田间地头、麦田、茶园,现场查看受旱灾情况和水源情况,一起研究科学抗旱的措施,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
今年以来,市老科协还先后组织老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巨峰等地考察茶叶生产,到莒县小店镇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调研,到开发区调研傅疃河橡胶坝工程建设情况,考察了解日照市2011年城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此外,市老科协工作者还深入企业,积极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先后组织到中大集团、农村信用社、鑫源果蔬有限公司等企业参观调研,并撰写了有分量、有见地的调研报告。
科技项目中的“专家团”
9月15日,在东港区三庄镇贾家沟村,村民们正忙着收获花生,望着颗粒饱满的花生,想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村民们喜不自禁。而在前几年,因为花生青枯病的多发,使花生减产严重,一直让他们很犯愁。
这个难题,由市老科协常务理事、农业专家张佃文最终给解决了:他于2008年培育出的“日花一号”花生,可以有效“对抗”花生青枯病,每亩花生干果产量都在420至500公斤左右,比原老花生品种增产1到2倍。
同时,市老科协常务理事、水产养殖专家牟乃海编写的《海水池塘虾蟹贝四放五收的混养模式》,受到广大养殖户的欢迎。据统计,该种混养模式在日照和周边省、市推广万余亩;其论文《对虾病毒病的预防》获国家“渔经杯”优秀论文奖。
此外,市老科协还建立了农业新品种推广、优质绿茶等示范基地,并获得了“山东省老科协服务‘三农\’百千万行动计划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15名老科技工作者先后受到中国和省老科协的表彰。
科普活动中的“推进组”
8月12日,在涛雒镇开航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牟乃海正在为水产养殖户讲授“高温季节海水池塘养殖管理”的相关内容,这已是他连续第五年为全市海水养殖专业户举办这样的培训班了。
像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市老科协建筑经济专业委员会经常组织有关专家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技术咨询和现场指导;市老科协法制专业委员会经常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和法律咨询服务;市老科协财政金融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们多次到帮扶点进行指导,当参谋、出点子……
据统计,自2006年以来,市老科协先后组织老科技工作者深入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开展科普讲座130余场,并编辑出版了《日照历史文化读本》,发给在校小学生阅读,促进了科学普及和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新闻推荐
莒县积极鼓励扶持发展养殖业,并不断提升养殖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图为陵阳镇富江养殖场工作人员正在精心喂养仔猪。(本报通...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