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莒县讯(通讯员 刘相伟 魏书军)近日,莒县部署了“万名干部下基层”包村联户活动,这将是该县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社会管理、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任务和重要抓手。目前,110个县直部门单位和企业包村,1260个村全部派有包村干部,选派的46名“第一书记”全部到岗到位,县乡机关干部累计直接联系农村党员群众20000余户。
莒县深化党群“双向直通”机制,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统筹城乡发展,夯基层、强组织,转作风、增活力,扎实开展了“万名干部下基层”包村联户活动,着力破解少数村班子软弱涣散、信访稳定隐患突出、经济发展缓慢、生产生活条件持续落后等方面的难题,为加快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构建“五位一体”格局,实现1260个行政村全覆盖。县级领导驻村。34名县级领导分别联系21个乡镇街道,重点确定39个难点村驻村蹲点。部门单位和企业联村。110个县直部门单位分别联系1-3个左右的村,42个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与县直部门单位联合帮扶。县直机关干部包村。从县直部门单位选派207名政治素质好、熟悉农村工作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包村,每月到村联系调研不少于2次。“第一书记”到村任职。从县直部门单位选派46名政治素质好、熟悉农村工作的党员干部,到“三类村”担任第一书记,负责村里全面工作。万名县乡机关干部联户。1.2万名县乡机关干部,分别在本部门单位包联村具体联系1—3名党员群众。
明确包村联户“五个一”任务目标。建设一个好班子。推行村干部教育培训、选拔培养、管理培优“三个规范”,落实村干部日常管理、责任追究、民主决策“三个办法”。培育一支好队伍。开展县乡党校、科技示范、党性教育“三个基地”建设,落实推优、公示、票决“三项制度”。谋划一个好思路。实施千村创业和农村党员人才创业“两项计划”,推动农村优先发展、农民优先创业。办成一批实事好事。发挥包联单位优势,广泛推行为民办实事目标承诺、立项推进、全程服务“三项制度”。化解一批矛盾隐患。印制《党情民情工作手册》,机关干部掌握一手材料,帮助集中解决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建立制度保障,确保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发挥作用。强化组织保障。将活动开展情况列入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以及领导点评、群众评议和单位中心工作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察内容。加大投入保障。对选派“第一书记”的村,每年给予一定经费保障,并对“第一书记”和包村干部给予适当补贴。落实制度保障。建立现场抽查、定期调度、工作通报、实绩考核等制度,全力推进工作落实。
新闻推荐
3月31日,莒县林业局职工杨秀永向《大连法制报》“读者林”赠苗仪式在店子集育苗基地举行。据了解,杨秀永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林学专业,曾就职大连...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