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莒县讯(通讯员 于家周 葛平永)今年以来,桑园镇把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作为全面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从转作风、建机制、树形象、惠民生的角度出发,主动创新工作机制,延伸服务阵地,畅通服务渠道,优化发展环境,实现了以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各项事业提速发展的目标。
以社区建设为平台,延伸便民服务新阵地。结合农村社区管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工作的要求,立足山区实际,科学规划了农村社区建设“三步走”战略,把完善便民服务措施放在农村社区建设最主要、最突出的位置,采取建设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下沉镇级层面服务职能、组织镇直机关成立流动服务队、机关干部到社区轮流坐班等措施,把基层群众原需要到乡镇办理的公章监管、计生服务、法律咨询、农技服务、宅基地审批、党员管理、信访受理等83项服务事项整合下放到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打造了社区便民服务3公里辐射圈,实现了“群众少跑腿、干部多走路、小事不出村、大事社区办”的服务目标。
以党群联组为载体,畅通双向直通新渠道。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机关干部更好地深入基层,该镇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机制,按照“就近方便、分区划片”的原则,将全镇各行政村所辖农户划分为341个党群联组,在本村推选党群联组长的基础上,实行“1+1”机关党员干部包联组责任制,抽调了机关18个党支部的341名工作人员,逐一结对包组,并配套了包联组工作职责、联组走访制度、党群互助基金管理制度等,将包组机关干部的任务予以明确化,确保了机关包组干部真正“沉”下去、“深”下去,走街串巷访民忧,田间地头解难题,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服务群众,实现了党群双向直通的无缝隙、全覆盖。
以项目包扶为抓手,优化经济发展新环境。全县优化发展环境动员大会召开后,该镇迅速行动,经过认真梳理排查,建立了影响镇域发展的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台账,实行“三个一”包扶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包扶责任领导、一套包扶班子”,统筹土管、安监、工商、公安、招商等重要业务部门的服务力量,捆绑式帮扶、伴随式推进,扫清了影响项目建设的障碍,优化了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环境。
至目前,该镇通过创新工作机制,筹措党群互助基金近20万元,发放服务联系卡1.4万余张,走访农户1.6万户,梳理各类问题600余件,慰问救助困难户556户,引进建设立盈机械二期扩建、发动机缸套及精密齿轮加工、映山红服装、帅兴塑料、东信塑料等项目9个,实际到位资金9000余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夏宗伟 通讯员 马德民 辛有东)“巨人风车”咆哮,清洁能源入网。8月31日,经过历时5个月的鏖战,山东华润莒县220千伏东宏风电项目送出工程竣工投运,顺利并网发电,这标志着由国家扶持的第一支...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