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夏宗伟 通讯员 于永达)借助软件技术和“云计算”服务,莒县21个乡镇卫生院、521个村卫生室与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全部实现互联互通,为全县人民特别是90多万农村居民建立起覆盖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健康云”平台。据了解,面向农村居民的区域卫生信息化,这在全国可能是第一家。
“望闻问切”实现电子化
从2010年开始,莒县开始建立健康服务系统,开始在5个乡镇试点,2012年4月起,推广到全县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通过借助软件公司提供的技术和“云计算”平台,建立起上下贯通、整体互联共享的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平台——— “健康云”。
“健康云”包含电子病历在内的健康信息储存、共享和使用,覆盖城乡,延伸进村。全县居民普遍建立起健康档案,65岁以上老人建档前先查体,各种体检结果都存入系统档案。当患者求医时,接诊医生打开健康档案,患者的病史、家庭情况一目了然。这些有效信息的使用,能够让医生快速准确地做出诊断,制定治疗方案。从而大大减少了患者就诊时间,提高了诊治效率。
信息化助推医疗卫生服务全面升级
从2010年3月起,莒县卫生局在乡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推行药品“零差价”,所有药物都是从省招标中标企业直接购进,杜绝了非基本药物进入乡村公立医疗机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县级医院住院检查结果乡村共享,包括CT、用药等都避免了重复检查,也为农民节省了检查费用,切实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随着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角色变成了“健康守门人”,重病、大病患者的治疗在县级医院进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康复和一些慢性病的健康管理。而信息化则成为莒县医疗卫生服务提升的基础。
信息化建设支撑起各项新医改政策
莒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经实现了无缝隙覆盖,为城乡居民建立了系统完备的健康档案。如何让这些健康档案“活”起来,真正发挥作用?“健康云”的启用,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健康档案根据居民在县内公立医疗机构接受的所有治疗,自动生成档案内容,随时更新。“健康云”平台,把这些信息实现了在城乡医院的同步共享,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保姆”式的健康服务,让农民得到更多、更好的健康保障。医务人员以健康档案为基础,定期随访查体,面对面提供服务指导。通过这种精准、精细的人性化服务,帮助农民接受健康教育,养成良好习惯,合理用药、及时用药,接受规范化治疗。
莒县卫生局局长贾绍友说,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防病”重于“治病”,“治”是末端环节。公共卫生干预,就是要建立多级预防,“防患于未然”。过去停留在“治”上,重医轻防,以药养医,现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搭建的“健康云”平台,为改变传统工作方法,实现医疗卫生服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闻推荐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 郑步新 陈祥奎)近日,莒县四中采取多项措施,引导师生以文明合理、合法有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意愿,做理性的爱国公民。该校召开了维稳会议,传达了上级维稳会议的精神,强...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