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伟)近日,记者来到莒县浮来山镇前石窑村的中国北方火龙果种植基地,碰见村民张建忠在大棚里查看果实生长情况。他家的新一茬火龙果还没上市,就被客户高价抢订一空。
张建忠早年从做鲜切花起家,后来转身发展火龙果种植,亲身见证着日照市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农持续增收的足迹。今年以来,日照市又加快建设了东港区后村镇皂户沟万亩茶园、岚山区高兴镇汪家庄子村苹果矮砧集约化栽培示范园等一批农产品高效生态示范园区,带动提升了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层次和效益。
全市各级及农业部门立足日照市资源产业优势,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规模、增效益,出台优惠扶持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提高层次和效益,果茶菜等特色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更大、劲头更足,一个“调”字让全市农业果蔬飘香。
坚持特色化,引导群众优化种植结构。各区县、乡镇(街道)着眼长远,以果、茶、菜为重点,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和成方连片发展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区域化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做优做强特色农业品牌,逐步形成了一批特色乡镇、专业村,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坚持效益化,培植优质高效农业。各区县、乡镇(街道)分别拿出专项扶持资金,加大特色农业基地扶持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重点扶持当地主导产业或有潜力的产业,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基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掀起了一股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新热潮。
坚持示范化,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各区县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建设农业标准化基地,加快农业品牌建设,深层次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目前,全市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97家,其中林果、粮油、蔬菜、茶叶加工企业19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924家,入社农户比重达18.1%,越来越多的农民“抱团”发展。
据农业部门初步统计,今年全市完成新增茶园4万亩、果品7.2万亩、黄烟1.3万亩,特色种植业总面积已超过110万亩。
新闻推荐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 苑光友 陈志廷)莒县招贤镇每位镇村计生干部入户走访服务时都随身带着“民情日记”本,随时记录育龄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这本日记成了该镇村民的“连心桥”。为切实解决育龄群...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