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张修安作
胡兴敏 三年前,在朋友家看到两幅眼前一亮的大幅花鸟画,笔墨老辣,行云流水,清新盎然,令人难忘。问朋友何人所作,答曰:张修安。心想,这一定是一位德高望重、资深弥久的画坛“隐士”。于是,我在心中记下了这个名字。
今年七月,张修安陪同贾平凹老师到镇巴参加一个文学研讨会,结束后到汉中来了,约我去见一见。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原来张修安是一个很年轻的画家,敦厚质朴,温尔文雅,谦谨和气,很具有青年才俊的清爽气质。这么年轻,竟有如此高超的艺术修为和绘画水平,令我惊奇不已。
张修安,生于1984年,山东莒县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专业毕业,现为陕西国画院花鸟画院画家,省市美协会员。
花鸟画是传统中国画具有民族特色的画种之一,富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明清以来,大师辈出,各有千秋,风格独具。现代绘画大师潘天寿说:“画中之形色,孕育于自然之形色;然画中之形色,又非自然之形色也”。“根正苗壮”的学院派画家张修安,立足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法则,坚持实践和创新,每幅画都融入了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从自然界万千变化的规律和奥妙中,将人们的视野引入到一个更加富于哲学意蕴的艺术天地。他的花鸟画在继承和创新中,已经初步形成了其独到的艺术特征。
造型至妙,构图新颖。笔墨是绘画的灵魂。他精准把握构图“点、线、面、色、体”之间的和谐与融洽,笔笔娴熟自如,点点得心应手。这来自于他“胸有成竹”的锤炼而又“胸中无竹”的创新,随心而随性而为,灵动而自然而然,既继承和汲取传统的精华,又超越自我,不拘泥于定式或传统,完全注入了自己对美学元素的思考和感悟,有了自己的内涵和特色。
灵动传神,呼之欲出。当代国画大家王子武说,好画的标准就两个字:“传神”。这两个字看似简单,但多少画家一生都难以达到。张修安的花鸟画,很讲究“气韵生动”。他笔下无论是仙鹤、雄鸡、禽鸟,还是苍松、墨竹、幽兰,都似有仙风道骨之气象,禽鸟皓天长鸣,松竹流盼,宛若天外来客,凡尘不染。正应了“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里可曾寻”。山鸡、野雀和菊花、香草,皆如信手拈来,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松鹤共华,灵雀欢歌,毫无矫揉造作之态,而尽轻松自然之趣。
水墨至上,洒脱逸动。他的画追求浸透没骨之法,以水墨居多,用色彩极少,完全用水墨的浸透与张力,来表现画面之意境和格调,这是写意中国画笔墨运用的最高技法,他运用得淋漓尽致。
意境至远,高邃脱俗。他的绘画追求的是内在蕴涵的美质雅韵和思想境界,并非单纯地对自然风物和花鸟兽虫的描绘,而是对生命气象、自然物语的一种至真、至情、至爱的表达。
韵味至雅,美若天成。他的画面美是出自内在的,是潜移默化的,是纯朴自然的,不加任何雕琢修饰和张扬,这种美是真美、是完美。有层次、有风致、有灵动、有飘逸,好似来自天界的琴音妙曲,又像神仙的点石成金,一挥而就,自然天成。同时,他中国画的画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既温顺可人,又生动活泼,如生活的真实场景。竹依石或石依竹,雅缘常伴,不离不弃,皆如沐春风。
张修安对绘画功夫有其独到的理解,他说“锤炼功夫如扎少林马步,要持之以恒,根基要稳。”画品、艺品如人品,如作人。他谦虚好学,温和内敛,低调不争,修心而安静,沉稳而老辣,砥砺而求精。因此,他的画风亦如其人品一样,恰似一湖清澈明净、微澜不惊的浩瀚之水,尽显内敛绵柔之功,而无张扬跋扈之气。这是做为一个真正成熟的艺术家必备之气质和品格。
张修安的绘画作品十多次在国家和省市级参展并获奖,举办个人画展,接受省市媒体专访。作为长安画派的青年新秀,他在画坛的口碑极好,其艺术成就和潜力令人瞩目,艺术前景必将一如天翼高翔,不可估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江雪通讯员卢世坤)近日,莒县刘官庄镇为60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产业大砚疃果蔬大棚项目收益第一笔“分红”26万元,让贫困户切实感受到产业扶贫政策的福利,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过上一...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