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霞 通讯员 庄新强田卓
深冬时节,万物萧瑟,但在莒县洛河镇恒青源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扶贫大棚内却是生机盎然。“之前不怎么了解扶贫大棚,现在真正种上蔬菜,才知道这种双层日光温室大棚和无土栽培技术好,一户可以看四五个棚,不但可以省人工,还能实现增产高效”,正在棚中耕种的村民崔为满欣慰地说。
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财政扶贫资金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建设了13个现代化装配式双层日光温室大棚,在全县率先引进椰糠无土栽培技术,在帮扶贫困户脱贫的同时,带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该镇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实现了扶贫资金保值增值、龙头产业快速发展、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多赢。去年,该镇产业扶贫大棚项目设在了计划投资1.18亿元的恒青源现代农业范园内,利用大棚每年租金收入24.7万元,分三种层次分给全镇427户贫困户、691口人,保证每名贫困户人均实现增收近300元,为贫困户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提供助力。
在大棚建设期间,该镇积极引导2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到大棚建设当中,“我们与施工企业在建设之初就商定尽最大可能雇用贫困户,提供力所能及的岗位,帮助其脱贫”,洛河镇扶贫办主任陈会春介绍。大棚建成后,设置专门扶贫岗,将雇用至少5名贫困户参与到大棚运营当中。
同时,该镇投资80万元的水库移民产业扶持项目——— 4个高标准蔬菜大棚正在建设,项目收入也将用于扶持水库移民贫困户,让贫困户尽享产业扶贫红利。
“我们结合该产业扶贫项目,考察引进了国内领先的装配式双层日光温室大棚和椰糠无土栽培技术,并配套建设了水肥一体化项目,用这个项目引领带动我镇现代农业的发展”,洛河镇人大主席王洪宇这样说道。据介绍,该类大棚内外层均为日光温室,两层薄膜、两层保温被,具有采光保温效果好、通风散热效果好、土地利用率高等一系列特点,蔬菜可以提前一般大棚早上市两周左右,适于发展高效集约现代农业。
在这13个扶贫大棚中,无土栽培大棚2个,填补了莒县椰糠式无土栽培大棚的空白。据了解,该型大棚采用了国内外先进的椰糠无土栽培技术,具有清洁、无污染、无病虫害、通透性好等优点,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壤的破坏和污染问题,且产量高于在土壤中生长。
除了产业扶贫外,该镇积极实施嘉舜富民生产贷、富民农户贷等金融扶贫,综合运用低保、教育、医疗、危房改造等政策帮扶,以及日间照料中心、孝德基金等互助养老方式,多措并举、汇聚合力,确保脱贫攻坚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在通向共同小康的道路上,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孙向阳)为提升测绘类中介机构服务效能,日照市规划局、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五部门联合印发《日照市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