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霞 通讯员 庄新强赵月刚
1月21日,在外打工一年没回家的村民小商回到莒县洛河镇洛河大桥时有点懵———沿河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记忆中,岸堤两排杨树没有了,养殖棚不见了,堆积的垃圾也没了踪影,眼前的洛河宽广整洁的河面,有虾有鱼有白鹭,沿河两侧的绿化也正在孕育着春的生机,记忆中的洛河就这样浮现在眼前。看着自己家乡的母亲河“大变脸”,小商倍感高兴,有种乡情涌动的自豪感。
2017年,洛河镇将洛河治理作为改变洛河镇域面貌、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历史性机遇来抓,全面落实“河长制”和“清河行动”,决心将洛河打造成莒县的一张靓丽名片。
万事开头难,摆在洛河镇面前的是沿河2000多亩杨树和违章建设,为此,该镇实行班子成员包靠制度,将全线16个村划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安排一名班子成员带领一支工作队包联,沿线包村干部、党员干部自我加压,逐家逐户做工作,利用2个月时间,完成2100余亩杨树清障,165处违法建设拆除,300余处垃圾清理,36户养殖棚拆除,目前洛河水质已达Ⅱ类标准。
——这条民生洛河实现了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洛河两岸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提升,河道的行洪排涝、抗洪防汛功能明显增强,有力保障了沿河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根据地形地势,该镇修建了4道便民拦水堰,真正达到“一水护田将绿绕”的效果,方便老百姓取水用水,水质的净化也保障了用水安全。
——这条产业洛河推动农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沿洛河两岸,修建长25.2公里、宽8米的河堤路,新修了1座跨河交通桥、2座生产桥、1座漫水桥,群众出行更方便,果蔬外运更便捷。借股份制改革,科学规划沿河农业布局,该镇对洛河两侧3000余亩土地全部流转,重点培育发展生态桑蚕产业带,实现了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增强,助力乡村振兴。
——这条生态洛河让洛河镇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洛河两岸进行高标准绿化打造,沿河打造了多个绿化节点和景观公园,形成了一条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水系景观带。重点打造了洛河罗米庄公园和洛河湿地公园,已建设完成了长廊、凉亭、健身广场、艺术景观、广场等设施,成为了群众观光休闲、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记忆中的“洛水”回来了!现在的洛河不仅是一条“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水系景观带,更是一条“脱贫、致富、休闲、娱乐”的“乡村振兴大道”。
新闻推荐
1月21日,莒县招贤假日玫瑰基地棚内的玫瑰花香气四溢。据花农介绍,这一茬玫瑰花将赶在春节期间收获,亩收入3万元左右。玫瑰花已成为招贤镇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本报通讯员杨明晓摄)...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