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均薇 通讯员 刘兆龙 韩伟)8月14日,三庄镇龙泉官庄村,79岁的李学先老人和他76岁的老伴李许氏,又喜滋滋地领到了当月养老金110元,不但可以自己买吃的、用的,还能够给小孙子们零花钱呢。
说起如今的“新农保”,东港区农村群众就乐得合不拢嘴:以前只有城里人有,咱连想都不敢想!现在只要年满 16岁就可入保,过了60岁,种地的都有养老金了,党的政策就是好!
民生无小事,养老是大事。东港区按照全市部署安排,积极争取、推进有关工作的开展。去年12月27日,是三庄镇贾家沟村老人们心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军来到这里,参加东港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启动仪式,东港区成为日照市惟一、全省最早发放“新农保”养老金的区县,全区随即紧锣密鼓地稳步推进“新农保”。截至8月份,该区共为7.05万60周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基础养老金3462.08万元。适龄参保农民22.9万人,登记参保21.45万人,参保率达 93.68%,收缴保费3195.46元,其中45-59周岁人员参保率达到100%。
数字见真情,真情惠民生。在全省19个试点区县中,东港区“新农保”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各项工作稳居前列。数字,为此作了生动的注脚。
如今,不但“养儿防老”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变了,而且老有所养有了保障,对青年农民来说更是多了一道“保险”。河山镇东山村18岁的刘家元,在技校学电子工程,就业不愁;父母偏爱新农保这个好政策,不但自己办了“新农保”,也给他办了一年交300元的那种,“如果一直持续交到60岁,到时我每月养老金就是155块钱左右。”刘家元对将来充满信心。
而对农村生活困难群体来说,“新农保”则是旱中甘霖、雪中暖炭。“真是比养个儿还强啊!”南湖镇王家官庄村村民王宜巧第一次领到养老金后,十分感慨。今年67岁的她,老伴常年有病无劳动能力,两个女儿又远嫁外地,一家生活极端困难。领到养老金后,老两口脸庞堆满少见的笑容,兴冲冲地和老邻居们说:“好好活,不能辜负了这份养老钱,好日子、好奔头还在后面呢!”
“必须把好事办好,让党的阳光政策照耀每一个山坳坳!”该区上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全区出台了《东港区新农保经办业务操作规程》,实行“五公示一承诺”,即参保资格公示、保费收缴明细公示、待遇领取资格公示、待遇发放变动公示、养老金发放明细公示,不但通过媒体宣传,而且区镇村里的党员干部包村包户,让“新农保”政策深入民心、妇孺皆知,全区的收费工作不到10天就全完成,一度出现上百人排队缴费的感人场景。
南湖镇安家庄子村,家住城里的姚永芬女士特地赶回来排队给母亲缴费。姚女士的母亲战凤荣今年59周岁,姚女士按照最高额缴纳了当年的保费500元,还往前找补了14年的保费,累计缴费达7500元。全区几万名像她一样的儿女们,兴起了孝老爱亲买“新农保”的热潮。
该区还把服务标准向社会公开承诺,对所有参保人员建立纸质和电子影像档案,档案信息录入省农村养老保险信息平台,实现省、市、区、镇四级联网,严格每月15号之前将资金发放到账,确保发放准确率100%,并依托农行、农信社在各村建立代办员网络,老人们不出村就可通过代办员pos机支取现金,或者消费。
涛雒镇下元一村,共有110名60岁以上老人按月领养老金。今年76岁的徐茂善老人就是其中一位,他对养老金刷卡十分满意:“我可以去村代办员那里刷卡支现钱,也可以到村里小卖部刷卡买东西!”儿子徐延生对“新农保”更是十分欣慰:“双方老人都在农村,一年两家就增加了2200元的收入,这也减轻了当儿女的负担!”
新闻推荐
电话车险,由保险公司设立全国性的电话营销中心,直接面向消费者进行车险直销。而正是这种新兴的直销渠道模式,凭借着价格实惠、快速报价、送单上门等多项...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