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新闻 五莲新闻 莒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日照市 > 日照新闻 > 正文

看东港区如何美丽绽放 ——— 城中村改造的一点探析

来源:日照日报 2010-10-11 20:53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王均薇

一辆公交车牵两头,中间清一色的村庄……老日照城里有多少村庄,许多人记不清。因为地级日照市建立前,日照,就是个“大渔村”。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2007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城中村改造的意见(试行)》(〔2007〕38号)文件,拉开了日照建市以来最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

从此,城中村改造,成为“最大的民心工程”,年年列为“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

回首改造之路,“勇于担当、巧解难题”——— 作为驻地区,东港的面貌,就是城市的容颜。

自实施城中村改造以来,东港区共有36个城中村纳入拆迁改造。到今年年底,3109户居民从低矮的平房搬进了明亮的高楼。

办法之一:

政府担起责任让出利益

回顾城中村改造历程,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时间定格在2007年。这一年,日照市出台了38号文件。没有38号文件,没有让利于民,就不会有日照建市以来最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

从2007年至今,城中村改造每年都列为“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4年来,市委书记杨军调研最多的就是民心工程,所有参加城中村改造的村居都留下了杨军书记的足迹,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到改造一线进行调度。

2007年,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出台了《关于城中村改造的意见(试行)》,最大限度的地让利于民,特别是腾空土地出让收入补偿给被改造村(居)和免收行政事业性规费的优惠政策,保障了拆迁补偿安置费用,降低了拆迁改造成本。同时,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建委、国土、执法、人防等部门为城中村改造工作开辟了绿色通道,为政策落实创造条件。

此时,日照真正意义上的城中村改造还没有先例,一些群众对改造还存在一定疑虑:平房虽然简陋,但院子里打个压水井,水费就节省了,住楼房,水费、物业费得花费多少钱?村“两委”让咱们拆了老房子,他们能有钱给咱们盖新楼房吗?种种顾虑萦绕在群众心头。

作为驻地区,东港区秦楼街道湖西头村、石臼街道万平社区,率先启动城中村改造,成为全市“第一个吃螃蟹”的试点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中村改造,毅然把城中村改造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湖西头村。群众有问题,24小时来询问。有不来的,拆迁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做工作。

那段时间,大家都知道,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逢会必讲城中村改造,要找具体负责城中村改造的人员,从分管副区长到建设局长、工作人员,到秦楼街道的负责人,只有一个地方能找到他们,就是湖西头村。

今天,走进湖西头村改造后的小区里,楼间广场、绿地、健身器材旁看到的是一张张笑脸。村民说,如今楼房宽敞明亮、水电暖气要啥有啥,村里承担了物业费,水电也是村里和个人共同承担,现在的生活,真美。

办法之二:

亿元财政资金激活

“借财政钱,办民心事。”市委常委、东港区委书记张永霞认为,“财政必须为民生服务,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通过财政激活,使之顺利推进。”

两年来,东港区扶持7个村(居)启动资金9300万元,建设安置楼85栋。

拆旧房——— 盖安置楼——— 腾空土地(招拍挂)——— 提高保障水平……这一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跨度,在这个工作链上,村(居)拿什么钱建设安置楼?

在成功试点后,2008年,东港区首批纳入改造规划的10个村(居),从规划制定、协议签署、安置补偿到房屋拆迁等前期工作均进展顺利,但由于部分村集体积累不足,随后跟进的安置楼建设缓慢。

东港区及时发现这一“苗头”,为了防止城中村改造陷入“拆了建不了——— 群众不满意——— 再拆拆不了”的恶性循环,区委、区政府及时出台了《城中村改造财政有偿使用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安排资金专门用于城中村改造拆迁村(居)安置住房建设的前期启动资金借款,以亿元资金激活城中村改造。

对于城中村改造拆迁村(居)前期安置住房建设资金筹集确有困难的,由改造村提出书面申请,通过街道报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审核、区财政复审确定后,由区里审批。按照户均6万元以内,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结合施工进度分期分批拨付。并规定,财政资金为有偿使用,使用费率参照同期银行贷款一年期基准利率计算,使用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一年,到期通过腾空地出让收入归还。

财政资金激活无异于雪中送炭。石臼街道祥博社区党支部书记牟善春说:“有了区里扶持了1400万元启动资金,才使得14幢安置楼9个月内同时封顶,可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办法之三:

创新比比皆是 条条道路通罗马

从挨门挨户做工作、屡屡吃闭门羹到村干部、群众主动要求列入拆迁改造计划,东港改造创新比比皆是,但“窍门”只有一个:让群众看到拆迁改造的好处,享受到改造带来的“实打实”的利益。

城中村改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村与村情况不同,户与户要求不一,具体操作过程中怎样一刀切齐、让大家都能接受呢?

东港区及时总结经验,制定出台了《城中村改造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指导性意见》。在总体原则上,坚持“依法拆迁、依法补偿、妥善安置、一村一策、拆一还一”的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做到既坚持原则,又比较灵活。

东港区区长郑加贵介绍,纳入城中村改造的村居,集体经济情况不同。好的村,有条件、有能力,群众也有愿望,多补;差一点的村,多补,既很难承受,又可能增加村集体负担。为此,区里制订了拆迁补偿的上限和下限,好的不能超过上限,差的也不能低于下限,达到基本标准一致,避免了面上不平衡现象发生。

《意见》还规定了拆迁安置楼房“早拆迁、早选房”的原则,按照拆迁先后进行数额不等的奖励。同时,为解决拆迁户就业生活问题,在安置上,拆迁户既可选择一套大房子,也可以使用“加法”原则,置换两套小面积的房屋,住一套、出租一套……

用心研读《意见》,办法创新比比皆是。按照《意见》的指导,加上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广泛的政策宣传,日照街道东关南社区仅用一天时间就拆除212处房屋,被日照街道负责人称之为“东关南速度”。

办法之四:

村企合作 “捆绑式”安置开发

随着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土地价格增长,群众对安置楼房规划、质量、设计和配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加快拆迁改造速度、建设高档高层住宅楼、提升城中村改造水平和档次,构建和谐社区是大势所趋,但仅仅依靠村集体经济和财政资金激活,是远远不够的。所幸的是,东港区自有妙招,走活一盘棋。

面对新形势,今年,东港区制订了《村企合作参与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该办法,通过采用城中村与有实力的房产开发企业“捆绑式安置与开发”,解决了城中村改造资金制约,提升了城中村改造水平和档次。

建设高档高层安置楼,会不会增加群众负担?村企合作关键在哪?

分管城中村改造的副区长刘加宝认为,建设小高层、高层安置楼,一方面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又使各村腾空土地的数量增多,更有利于增加村集体收入,提高保障能力。

公开招标、阳光运作,这是村企合作的关键。《办法》对村企合作流程、开发商选择、土地政策、监督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区里还举办了培训班,严格规范工作流程,城中村改造方案(包括合作企业),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由街道办事处报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审核把关,再报改造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实施。

秦楼街道高家岭村位于新市区黄金地段,村企合作办法出台后,该村备受房地产开发商的青睐。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几次讨论、表决,最终确定合作开发商。

办法之五:

合村并居 “ 3+2=1”

3+2=1

在城中村改造中,东港区又列出新算式。

石臼街道文化路、中盛、观海3个社区以及华洋装饰、中汇渔村2个企业,总占地面积180亩。如果采取各自为战的拆迁办法,将造成人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区里打破传统思路,创新实行了“3+2”的合村并点项目,将3个社区和2个企业的拆迁改造“捆绑”进行,统一规划,集中拆迁,建设1个“凤凰花园”社区,既便于管理,又方便配套服务,实现了片区资源的最大整合。

建成后的“凤凰花园”,实施统一的物业管理,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共享,社区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

石臼街道负责人介绍,改造完成后,统一的物业管理、整合的基础设施将极大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节余的建设用地,通过合理规划,进行开发,将实现成倍增值,增加了政府税收,然后再“反哺”社区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福利待遇。

“3+2”等于一个和谐的“幸福花园”。 

新闻推荐

“航母”效应带动产业升级

10月8日,现代威亚汽车发动机(山东)有限公司员工正在加紧生产销往印度、土耳其、俄罗斯等国家的发动机。该项目总投资4.9亿美元,年产轿车用汽油发动机40万...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节日坚守岗位2010-10-13 02:00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看东港区如何美丽绽放 ——— 城中村改造的一点探析)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