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斌 许亮
“为什么调、怎么调、调什么?”面对转型升级,东港区两城镇将发展目光触及身边“典型”,阔视野、拓思维、找出路。
近日,两城镇组织党员干部60余人,分别到区内南湖镇,岚山区黄墩镇、巨峰镇,日照经济开发区乐义蔬菜基地等处学习经济结构调整及土地流转先进经验,推动全镇向优质、精品农业迈进。
茶叶到底能不能增收?这个疑惑在南湖镇许家庵村得到了解决。在许家庵新发展的茶园现场,绿油油的茶苗一派生机勃勃。
“一亩茶园可实现传统产业3倍的收入,150亩的效益也就很可观了。”许家庵村党支部书记李宗雨介绍道。
“收入翻3倍?真想不到!”西屯村支部书记兰在平不由啧啧赞叹。
在巨峰镇,南北山流域新发展茶园2560亩、凤凰岭新发展茶园4872亩,一个个区域化、产业化片区,一眼望不到边。
规模化的发展格局、产业化的发展效益,让党员干部们的眼睛“放光”:原来小茶叶也可以做出大文章。
“我看发展茶叶很有‘钱途\’,成规模就行。”
“这几个地方的动作很大,向规模要效益,值得学习……”
每到一处,带给党员干部的都是一个个惊奇!但更多萦绕心头的却是大大的问号:为什么人家能发展这么大规模?我们应该怎么办?
到达黄墩镇的任家董旺庄黄烟示范片,虽然下起了小雨,但党员干部们的学习热情高涨。1200亩的黄烟绿浪翻滚,长势喜人,深深吸引了大家。
“300多户整合成60来个大户,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了不起。”
一路看,一路学,一路思。大家对所看所听议论纷纷,相互谈看法,交流心得,各自在心里打起了自己的“谱气”。
“坐在家里自我感觉良好,出来看看才知道差距。”一位在场的村支书说,“回去要抓紧干。”
产业调整,他们用了什么法?党员干部们冒着细雨,带着一连串的问号又来到黄墩镇后大坡村。
“科学规划产业片区,农民自愿流转土地,合作社统一经营。实践证明这是个好法,能解决发展中的很多难题,起到解一难破万难的功效。”后大坡村支书总结道。
“你再看人家凤凰岭调整土地 4266亩,没有土地流转这个法,很难动,这得多大干劲啊?”
大手笔才有大发展,新思路带动新发展,成为大家的共识。
数字验证发展。孔家湖子蔬菜生产基地每年收入达500万元,南北山流域千亩茶人均增收4500元,巨峰茶叶加工年产值达2.6亿元……
一组组数字,让参加学习的党员干部们倍感压力,在心里憋足了干劲。
“再难也得调!今年秋冬在已发展3200亩茶园的基础上,全镇再调出2000亩茶园,打造两个千亩茶叶片区。”在参观学习总结大会上,镇党委书记孙丽掷地有声。从带、条、块转向区域化、规模化,从分散单打转向市场化运作,参观学习让两城镇坚定了产业布局调整的信心。
看人家,议自己。两城镇在潜心“取经”中找到了自己的“钱”途:
依靠茶、菜、渔、桑优势,围绕产业做文章,规划建设“四大基地六大片区”。
“宜茶则茶、宜菜则菜、宜养则养”。目前,以两城大道为轴线的蔬菜片区、以东部沿海为轴线的水产养殖育苗片区、以安家村为主的桑蚕片区、以落鹤山、驻跸岭、朱家尧、大白石为中心的3个有机茶片区和茶叶、蔬菜、水产养殖育苗、桑蚕等四大基地逐步规划形成,形成市场、品牌等多重效应。
新闻推荐
市广播电视台建台2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 杨军致贺信 韩国强宣读贺信 李守民周惠平孙海亭出席
本报讯(记者 滕聿刚)11月1日晚,日照广播电视台建台20周年暨第11个记者节庆祝大会在日照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军发来贺信;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成员、山东电视台台长...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