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徐峰 刘瑶/文 李晓龙/摄
核心阅读:
2009年10月,日照市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是当年度中国唯一、全球仅有的三个获奖城市之一;
城市空气质量、生活饮用水质量、近海水域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走出了一条具有日照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发展,被誉为最适合居住的阳光城市;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8年列山东省地级市第一名;
日照为中国诚信度最高、舒适度最好的城市之一。据调查显示,全体居民对环境改善的认同度达到99.6%,市民生活的幸福感指数达到95.7%;
城市投资价值得到了提升。良好的人居创业环境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许多客商纷纷到日照投资兴业。目前,有303家外商企业,实际利用外资68.7亿美元。
规划先行,配套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规划先行,步步有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居工作,科学编制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思路和理念不轻易发生改变,做到“十一任市长一张规划图”,城市功能定位准确、布局合理。
突出规划的龙头地位,充分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建立了规划公示制度,广泛听取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实现了规划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着眼于日照的城市特色,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首选目标和最终价值取向。
日照市致力于建设良好的居住环境,按照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共完成城建投资38.7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9.8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7.08%。
加快推进了一批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阳光海岸梦幻海滩、市游泳馆、植物园、城市规划展览馆等重点项目,成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城市道路交通和供水燃气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市区城市道路长度达1252公里、1561万平方米。建成区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31.7万立方米/日,供水普及率达到100%。液化石油气用气普及率达到99.1%。市区供热计量总面积达到251.6万平方米,占市区总供热面积的36%。
同时,远程抄表成为一个新亮点,有 37家大型公建和5个小区的1356户121.1万平方米实现了供热数据远程抄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1%,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81%。
在未来的发展中,日照市将努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瞄准国际一流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按照“自然融于城市、城市归于自然”的原则,科学规划城市发展框架、功能和空间布局,加快规划建设畅通的交通网络、充足的城市绿地广场、安全舒适的居住小区、方便齐全的购物游乐和文化教育等设施,为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创造良好环境。更加注重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环保设施建设,特别要抓好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努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全覆盖。
视“绿”如金,打造城市生态空间
生态为底的城市,移步皆景。
日照市下大力气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首选目标和最终价值取向。建成了 30余条生态景观大道、80余处公园绿地、市区600余公顷的公园改造后免费对市民开放……
加强了城市绿化,对山体、沿海、沿河、沿路进行全面绿化,对城市绿化用地优先安排、严格控制。城市绿地面积达3485万平方米,城市公园绿地面积130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1.32平方米。积极实施生态修复,对市区内的废弃采石坑进行改造,建设了清风湖、紫烟湖等320公顷的绿地公园。遵循“生态、防洪、美学和功能性”四个原则,对流经市区的沙墩河、香店河等120公里河道实施了全面整治,实现了“死水变活、活水变清”的目标。
加强了海岸带保护,实施了海岸带综合整治工程,近百公里的海岸线全部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整治,依海在沿路两侧建设了带状公园。对北起鲁南国家森林公园、南至万平口风景区、全长15.5公里的滨海海岸线进行了综合整治工程,按照“统一规划、严格保护、分期分段、精心整治”的原则进行保护、整治和提升,恢复沙滩、礁石、湿地等原生态地貌,补植绿化,配套建设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将这一区域打造成为代表日照形象、彰显城市特色的黄金海岸带。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高效安全城市
城市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日照市在全市、园区、企业三个层面各自实现循环,不向外部排放废弃物,达到零排放。完成了日照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园区规划编制,成立了废物最小化俱乐部并开展工作,对企业进行生态化链接,互相利用过剩能源和废弃物,实现了企业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园区内废物的零排放。鼓励单位、个人开展社会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民普遍使用可降解塑料等再生制品。
积极推广利用太阳能、沼气、风能等清洁能源。目前城市居民太阳能热水器利用率达99%。建成风力发电、风力提水设施28处。据测算,由于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全市每年可节约用电38亿千瓦时,可替代144万吨标准煤,可减排CO
2
325万吨、SO
2
2.2万吨、粉尘2万吨。2007年日照市获得首届“世界清洁能源奖”,成为中国唯一获奖城市。
坚持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双主动、双确保”,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实施了市区集中供热改造提升工程、新建和改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等24项节能减排硬措施,分别建成投运COD和SO
2
减排项目38个、25个,扭转了能耗指标“不降反升”的态势,全面完成“十一五”COD和SO
2
排放量削减任务。建设领域节能取得新进展,建成节能建筑180万平方米。海洋保护继续加强,有各类海洋保护区9个,新建2处县级海洋环境监测站(点)。在第二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国际论坛上,日照市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在中国创业城市高层论坛上,日照市荣膺首批“中国创业之城”。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民生就是发展,民生之道就在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城市载体功能明显增强,人居环境全面改善。2010年全市统筹用于民生和公共服务的资金达到59.24亿元,比上年增长43.58%。圆满完成了12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惠及广大民生,获得了市民一致好评。采取降低社保费率、提供稳岗补贴等措施稳定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 4.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5%。全面推进城镇居民职工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提前两年实现了国家确定的90%的目标。
积极开展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新增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参保人员5.2万人。住房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为750户市区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了经济适用住房补贴,为780户城市最低收入家庭发放了廉租房补贴。全市共建成300套廉租住房并进行了实物配租。
动态调整、物价与生活补贴联动、分类施救、准入退出、“三公示长监督”等五项新型社会救助机制的做法在全省推广。精心组织实施“五有惠残共享工程”,市社会福利中心开工建设。专门出台扶持政策,科学规划,整合资源,迁村并点,减免税费,配建学校、卫生所、文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并对社区管理、社保体系等进行配套改革,通过发展服务业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将城中村改造成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社区。结合城中村改造,配建了廉租住房,实行实物配租,解决孤、老、病、残等特殊家庭住房困难。
今后,将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为群众解决就业、保障、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加快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让市民的居住和生活更美好、更方便、更舒适。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曲亚平)9月14日至15日,省政府第三督查组组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宋守军带领督查组,来日照市督查服务业发展情况。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侯成君作情况汇报。近年来,市委、...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