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惠
驻地区、主城区,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一天一变样;商贸服务业风生水起,但工业单薄、支柱产业几乎没有……这是几年前东港区留给人们的大体印象。
而如今,再到东港区,触目所及,巨大的变化会不断颠覆传统印象———
森达美油脂、锦湖金马化工、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钢材物流园、龙泰汽车、兴业机械、富凯木器……一个个投资过10亿元的大项目纷纷落户,撑起了东港经济“大厦”的新“龙骨”。
东港,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吸引众多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这几年,东港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落户发展,除了无可比拟的区位、资源优势外,更为关键的,在于通过政府的积极努力,让入驻企业实现了轻资产运营。”日照市委常委、东港区委书记张永霞这样总结道。
对于这一点,日照高新区海帝电器有限公司的张副总深有体会,“我们入驻高新区时,四层近20000平方米的厂房已建好,员工宿舍和食堂也安排妥当,园区管委还帮着招工,我们只需要抓生产就行了。”
正是基于这种“让企业轻资产运营”的理念,才造就了“海帝速度”和“活点杰作”:海帝电器2009年12月公司成立、2010年4月份第一台LED液晶电视就正式下线;活点网络科技项目自主研发出全球首个hospot物联网浏览器。
“让企业做最擅长的,其余的事情我们来做。”张永霞一直这样强调,让企业轻资产运营,就是要为企业的落地、开工、生产创造一切有利的发展环境,让企业在东港安的下家、扎的住根。
“一区四园”是东港区招引项目的龙头和重要载体。为打造发展高地,该区对“一区四园”进行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的科技研发、企业孵化、办公居住等配套功能。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为最大程度减少入驻企业的成本投入,该区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模式,在园区内按不同产业分类高标准建好新厂房,配备职工宿舍和食堂等。入驻企业只需按照现实需求租赁或者购买厂房,运进设备、招聘员工,即可开工生产。
目前,计划投资8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园、计划投资4亿元的创业中心暨服务外包基地等园区均已初具规模,吸引了海帝电器、兴业汽配、五征车桥、迪莱特光电、中瑞钢铁物流等“大、高、外”项目前来落户。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减少企业成本投入、提高资本回报率的首选。而打造服务企业绿色通道、优化发展软环境,更是让企业轻资产运营的题中之义。
落户东港区的山东群升伟业塑胶科技有限公司开业时,因为企业登记地址和经营范围都有改动,急需办理变更手续,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立即靠上服务,30分钟内新的营业执照便办妥了。
该区全面推行行政服务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树立“让企业轻资产运营,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服务理念,打造“宜商、宜居、宜创业”的投资环境。近三年来,东港区不断压缩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办理时限,审批事项总数由286项减少到159项,服务环节压减590个,业务实际办理平均时限由6.13天提高到2.1天,事项即办率由21%提高到70%以上。
在此基础上,东港区对全区重点工作继续实行工程化、项目化推进,并由区级领导“包保”负责,通过一线调度、现场办公、跟踪服务、协调推进等措施,将全区156个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责任田”分到了区级领导手中,形成“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区级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的“五个一”包保机制。
同时,创新实施重点项目推进制度,通过重大项目书记、区长“面对面”推进制度、重点项目“月报告”制度、拟开工项目“联络员”制度,以及包保区级领导“包手续、包开工、包投入、包进度、包服务、包环境”等“六包”举措,确保各项目快速高效推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了政府的全力服务,我们不用再像过去那样过多地考虑基础设施配套、手续办理等外部问题,能够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做生产、搞研发、打品牌。这样一来,企业的成本降低,核心竞争力也更强了。”日照贝尔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兆森称。去年,该企业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BL智控高速织毯机,打破了国外同行业对阿克明斯特地毯织造技术近200年的垄断。
“让企业轻资产运营”的理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东港,也造就了东港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区“一区四园”“一城三带”推进良好;总投资3.5亿元的中盛临港物流园区,一期工程已完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20亿元的涛雒国际物流发展中心已协议入驻项目6个;五菱汽车、海帝电器液晶电视二期、金禾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大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建设。1-7月份全区引进投资过千万元项目17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9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4亿元。
新闻推荐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蓝色经济示范区的要求,加大对中心渔港和海洋装备工程的投入力度,确保中心渔港年底前保质保量建成,实现“十二五”海洋经济大突破,...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