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妈妈误信打孩子可以治疗佝偻病,结果把孩子给打死了。同时,日前补钙产品金奇仕含钙不足补后反致佝偻病的报道更是引起家长们的广泛关注。佝偻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专家对此作出解释并强调说,佝偻病并非缺钙,而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发育正常的儿童没有必要特别补充钙片,主张多喝奶等从饮食中获得,而维生素D只能通过晒太阳和额外补充鱼肝油等获得。
佝偻病2岁内儿童最常见
“佝偻病最常见的是2岁以内的孩子,尤其是6至12个月的婴幼儿;此外,6至7岁的孩子还可发生迟发性佝偻病。”专家告诉记者,婴儿期是孩子的一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此时很容易因为维生素D的缺乏而导致钙吸收不好。而6至7岁的孩子发生迟发性的佝偻病,主要是因为维生素D 不足,影响骨质矿化,如果不注意坐的姿势,或书包过重等都可导致孩子发生脊柱侧弯。“佝偻病的发生有三个阶段,首先是维生素D缺乏;持续累积后,就会出现生化学的改变,此时抽血检查能够发现钙磷下降,骨碱性磷酸酶下降等变化,此时孩子往往会出现烦躁,或多汗、枕秃等症状;如果仍然不干预,就会出现骨骼形态学的改变,比如方颅、胁缘外翻、O形腿、X形腿、鸡胸、漏斗胸、脊柱侧弯、龟背等骨骼畸形。
佝偻病其实是维生素D缺乏症
“很多人一听佝偻病就说是缺钙,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专家告诉记者,佝偻病全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最主要的作用是帮助钙的吸收利用。因此,佝偻病指的不是钙补充不够,而是指因为维生素D不足,导致钙不能被吸收。也就是说,有可能佝偻病的孩子每日摄入的钙量并不缺,但因为维生素D缺乏,所以吸收不了钙。“所以,对这类孩子而言,预防佝偻病最关键的不是补钙,而是补维生素D。”
那能通过食物来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吗?“很难,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的量很少。”专家称,除了母乳、蛋黄、牛奶中含有少许维生素D 外,其他食物含量更少。“因此,需要特别的补充维生素D。”“儿童期一天需要的维生素D的量是至少400个单位。”专家称,这是维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基本量。但有些特殊体质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维生素D:如孩子是早产儿、双胞胎、生长发育比同龄孩子快的、长期服用激素类或抗癫痫类药物的孩子。“其实,儿童期要增加钙的吸收就应该多补充维生素D,比如定期用鱼肝油,此外,多晒太阳身体能合成维生素D。北方夏天日照时间长,冬天日照时间短,所以家长可以夏天早晚让孩子晒晒,冬天吃鱼肝油。”专家提醒。
儿童要预防佝偻病,除了补充维生素D外,还要特别补钙吗?专家表示:“补充钙片没有必要,主张多从饮食中获得足够的钙,比如,早晚一杯牛奶,平时多吃豆制品、虾皮、菜类等。”
提醒:
超3岁再治佝偻病骨骼难恢复
如果在3岁前及时发现佝偻病,并进行治疗,孩子已经发生了变形的骨骼有一些能恢复正常,如果超过了3岁,则变形的骨骼很难恢复。因此,家长发现孩子有烦躁、多汗或枕秃的症状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避免进一步发展,如果发现孩子已经有O形腿、X形腿、鸡胸等问题,3岁前就诊也还有恢复的可能。
如果孩子被诊断为佝偻病,应补充鱼肝油一个月后观察,看看症状有没有改善。如果症状改善了,要继续坚持治疗。如果没有改善,则要寻找一下病因是否是其他疾病引起的,比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或减退、维生素D依赖症、肝肾疾病等。(新新)
莫把心衰当哮喘
我有一个老病号姓姜,体型偏胖,抽烟,患高血压、支气管哮喘十余年了。
这几天,他经常感到胸闷、心慌,而且脚肿,活动时明显,休息后好转,并且在深夜熟睡时突然出现咳嗽不止,不能平躺,只有半卧位才舒服。全家人都以为是他多年的支气管哮喘犯了,但用了治哮喘药后,病情并没有缓解迹象。又过了几天,实在撑不下去,到医院做检查,医生诊断他是左心衰发作,当即让他住院治疗。
一般而言,当心脏功能出现衰竭时,会出现胸闷、憋气、活动能力下降、下肢水肿等症状,尤其是出现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急性左心衰)时,会出现劳累后呼吸困难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夜晚不能平卧,临床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发绀、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大汗等,病情危急,可迅速发生心源性休克、昏迷而导致死亡。
一旦出现典型的心衰症状,临床上医生是比较容易诊断的,但有时患者心衰时出现的症状并非如上述那么典型,特别是老年患者,很多状态与常见的支气管哮喘极其相似,很容易误将心衰当哮喘,导致延误治疗。因此,一旦出现持续的憋闷、咳嗽、喘不上气时,就要注意了,别光以为是哮喘,要注意是否心脏出问题,尤其是有明确心脏病的患者,如有心脏扩大、心脏杂音、心电图异常、胸片异常等,若以前没有支气管哮喘,一旦出现哮喘症状,就要尽早到医院检查。(家医)
新闻推荐
■陈曦近日,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等23位专家形成共识,日前在山西娲皇宫发现的遗骨可能属于女娲。对于把“女娲”与人祖庙发现的人骨画等号,北大考古学教授刘绪认为很...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