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肖辉
10年,对于历史长河,不过是一瞬间;10年,对于一个执着前行、追求卓越的企业而言,却是极为关键、极为珍贵的时间桥段。
10年前,日照港还在为突破煤炭运输单一的经营局面找寻出路。10年后,日照港的铁矿石进口量和镍矿、大豆、木片吞吐量保持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位,成为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基地,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10年前,日照港还在为早日跻身“亿吨港口俱乐部”苦苦追赶。10年后,日照港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沿海港口最年轻的双亿吨大港,年货物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9位,世界第12位,并且即将跨入3亿吨港口的行列;
10年前,日照港还处在主业独大、多元经营的起步摸索阶段。10年后,日照港已经成为集港口业务、建筑与制造、物流与贸易、综合服务四大战略板块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多元产业收入已经占集团总收入的“半壁江山”;
10年前,日照港还处在靠自我积累、内部循环发展为主的经营管理阶段。10年后,日照港已经成为拥有上市公司的公众企业,对外合资合作纵贯中外……
时间为我们展现成果,历程为我们诠释智慧。
更新观念,谋动而行,风物长宜放眼量
2003年5月18日,原日照港务局、岚山港务局企业部分联合重组,成立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从政企合一到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日照港集团自此站在了市场经济的潮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趋复杂的发展环境,睿智的港口人敏锐地意识到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时机来了。此时,“港口立市”的发展战略坚定而鲜明;此刻,“港为城用、港城互荣”的时代脉动期待着港口的再次飞跃。
开启思想的源头活水,让奋进的航程更富智慧和力量。自2003年起,在港口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和重要节点,都以引导员工解放思想为突破口,从“革除障碍、跨越发展”、“增加收入靠什么”到“实现亿吨港、我们做什么”、“感恩敬业比奉献、强港兴企跨双亿”、到2013年的“四严四提”等一系列解放思想大讨论和主题教育活动,日照港人在不断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向前走。
“跳出港口看港口”,“跳出港口发展港口”,日照港领导班子着眼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的大势,超前谋划,抢抓机遇,提出了“高起点规划、综合性建设、现代化管理、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以超常的思维推进港口建设。顺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进口矿石的迫切需求,用最短的时间建起了世界一流的铁矿石专用码头,使泊位等级达到30万吨级,有力承接我国大幅攀升的钢铁行业原料进口“盛宴”。2010年以来,推动港口铁矿石进口量跃居全国之首,约占全国进口总量的六分之一。着眼长远,深谙市场规律的日照港人,号准国家经济增长的“脉搏”,依托天然良港的资源优势和优越独特的区位优势,把开拓的着力点倾向了原油运输。从谋思到布局,从立项到落地,历经多年的艰辛探索、鞠躬力行,换来的是第一座30万吨原油码头的运营,第二座30万吨原油码头工程的核准建设,以及日照到江苏仪征、到山东东明、到河南洛阳的三条原油管线的联通、延展,开启了日照港“油品时代”的崭新局面。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日子里,日照港看到的是“危中求机、变中求进”,把目光聚焦到“转调创”上,定位集约化经营、内涵式增长的科学发展之路,致力于破解“高负债情况下的低成本融资、集团化经营情况下的资源配置、港口高成长情况下的人才培养、选用、引进和储备”三大课题,抢抓经济全球化和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特别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全面展开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打造最具活力的国际一流强港为主题,全面推进“五四四”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港口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义无反顾地朝着国际名港的方向执着前行。
创新突破,知行合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深化体制改革,革故鼎新、持续创新,不断激发潜在活力,是日照港集团成立十年间的显著标识。
机制活则满盘皆活,机制新则全局新。在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日照港按照“战略指导,有效管控,资源统筹”的要求,建立了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层级简化、精干高效、权责明确、运转畅通的组织管理体系,通过四级管理模式保障组织高效运营。在用人制度改革方面,进一步确立和健全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和能进能出的劳动用工制度。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完善了“以岗定薪、效率优先、多劳多得、按绩取酬”的薪酬制度和分配机制,营造了“发展靠实干、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地位靠作为”的浓厚氛围。在管理创新方面,积极探索精细化管理模式,开展对标管理,全面导入卓越绩效管理,开展了为期四年的“管理效益年”和贯穿“十二五”的“创业创新创效年”活动,不断提升管理质量。10年间,港口收入、利税、利润年均增长30%、26%和26%,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达到16.7%,能源综合单耗年均下降7.2%。持续学习、自主创新,是成就百年企业的源泉动力。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日照港长期深入地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注重培养职业化员工队伍,不断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价值诉求,持续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劳动竞赛、技术比武、以师带徒等活动,采取设立管理创新奖、单项管理工作样板命名奖和推广奖、开展科技攻关、以员工姓名命名创新成果、为员工申请专利等措施,使全体员工学有标杆,在知识共享中不断提高技能,改进工作,提升绩效。命名并推广单项管理样板超过120个,以员工姓名命名纳入知识库的案例近20项,帮助员工总结提炼经验技术、申请的国家专利近130项。与此同时,日照港在跟踪国际先进技术,积极引进新技术的基础上,设立院士工作站,搭建起技术创新平台,全力支持自主创新活动,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港口的技术水平迈入全国同行业的领先行列。
创新无止境,传递着一个年轻活力之港的智慧力量。
开放融合,共赢发展,直挂云帆济沧海
善谋势者必成大事。这是一个开放融合的时代,也是一个互通有无、借力发展的时代。
时间再次定格,2006年10月17日,历经漫长28个月的沟通和等待,日照港股票终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山东省首家上市的港口企业。在港口体制改革后,港口建设如火如荼,如何克服巨额资金的束缚?日照港人突破思维,提出了“借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变小钱为大钱,变死钱为活钱”的思路,通过推动港口上市和再融资向资本市场要资金,通过与物流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合资合作向合作要资金,推动多渠道、大规模、低成本融资,坚决突破发展中的资金瓶颈,进而实现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自2006年首发上市后,日照港连续实现再融资,7年7次成功资本运作,累计融资70.8亿元,先后入选“沪深300指数”、“上证治理板块指数”、“上证380指数”样本股,荣获上交所“信息披露优秀奖”、“董事会奖提名奖”,被授予“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奖”等,成为资本市场上高成长性的上市公司。上市,带来启航的动力,带来腾飞的双翼。从此,日照港开启了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双轮驱动的新篇章。
合作凝聚力量,携手创造价值。在日照港人看来,日照港不仅仅是山东的港口,她也是中国的港口,更是世界的港口。集团公司成立以来的10年间,日照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用“舍得”的智慧,优选、精选合作伙伴,与中石化、中石油、兖矿、山西晋煤、新加坡裕廊港等70多家国内外大中型企业,以多种方式开展合资合作。正是这种合力的“磁吸效应”,带动了冶金、石化、粮油、木材、浆纸、机械制造等临港产业的集聚发展,为港城日照和腹地创造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推动了城市、鲁南、半岛、沿桥经济以及中西部广大区域经济快速崛起。同时也为国家生产力布局、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托,港口服务腹地进一步拓展到包括新疆在内的广大中西部乃至长江中上游等广阔西南部地区。吸引了直通港口的至江苏仪征、至山东东明、至河南洛阳三条输油管线和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向日照聚集。
10年的执着,10年的超越,有着怎样沉甸甸的分量!
开放睿智、融合创新,恰如一股波澜不惊却潜能巨大的力量推动着日照港这艘巨轮不断驶向深蓝!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 卢绪乐近日,在日照碧波大酒店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日照市场开发暨首批合作企业签约仪式上,洁晶集团、淞晨茶业、信百泉、双星服饰...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