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生产高速增长
——— 货物吞吐量由3136万吨增加到2.84亿吨,增长9倍,年均增长24.6%,2006年开港仅20年一举成为我国最年轻的亿吨大港,2010年用不到4年跨越2亿吨,到今年将再用3年时间突破3亿吨,吞吐量规模居山东港口第二、中国沿海港口第九、世界港口第十二位。连续创造并保持矿石、煤炭和木片作业效率世界纪录,铁矿石进口量和镍矿、大豆、木片吞吐量居沿海港口首位。
港口建设突飞猛进
——— 累计完成投资228亿元,先后建成了矿石、集装箱、木片、粮食、原油等一批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矿石、原油泊位等级达到30万吨级,生产泊位由18个增至48个,设计通过能力由2493万吨增至1.5亿吨以上。
港口功能加速完善
——— 在省内及中西部广阔腹地,广辟“无水港、旱码头”,建设运营B型保税物流中心,推进临港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港口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步伐,构筑起港口及腹地铁路、公路、管道、水路等立体化集疏运体系。
资本运作强力突破
——— 强化资本运作、拓展产融互动,2006年10月,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7年7次资本运作,累计融资70.8亿元,是山东省迄今唯一一家上市的港口企业,先后入选“沪深300指数”、“上证治理板块指数”、“上证380指数”样本股,荣获上交所“信息披露优秀奖”、“董事会奖提名奖”,“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奖”等,成为资本市场上高成长性的上市公司;探索建立信贷、股权、债券三位一体融资模式,开启了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双轮驱动”的崭新局面。
对外合作全面升级
——— 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配置资源,着重围绕物流链、业务链上下游,与中石化、中石油、兖矿、山西晋煤、新加坡裕廊港等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70多家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成功合作,为港口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多元产业做优做强
——— 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集团化管控机制,构筑“港口业务、物流与贸易、建筑与制造、综合服务”四大战略板块,形成了主业突出、多元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集团及部分子分公司已经成长为行业和地区经济的领军企业。
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 连续开展“管理效益年”、“创业创新创效年”活动,全面导入卓越绩效模式,收入、利税、利润年均增长30%、26%和26%,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达到16.7%,能源综合单耗年均下降7.2%,被授予山东省企业管理奖、省节能突出贡献企业。迈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并提升至第174位。
阳光文化创新发展
——— 总结凝练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阳光文化”,确立了“阳光港口、传载真诚”主品牌,成为引领港口发展的内生动力,相继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 带动了冶金、石化、粮油、木材、浆纸、机械制造等临港产业加速崛起,为港城日照和腹地创造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港口服务腹地进一步拓展到包括新疆在内的广大中西部乃至长江中上游等广阔西南部地区。吸引了日照至江苏仪征、日照至山东东明、日照至河南洛阳三条输油管线和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等重大产业项目向日照聚集。
经济贡献日益凸显
——— 总资产由28.6亿元扩大到380亿元,为国家创造了300多亿元的优良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外贸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五位,外贸吞吐量占全港吞吐量的71%,占比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10年累计培育海关关税收入总额1414亿元,带动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926亿美元,助推日照口岸发展成为山东省关税总收入第二、增幅第一,进出口总值第三的重要口岸。自2007年入选山东省纳税百强榜,7年提升43位,升至第56位。● 中国沿海最年轻的双亿吨大港● 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国家规划的大型石油、天然气中转基地● 全国矿石进口第一港● 全国煤炭运输南部大通道出海口岸● 全国最大的散装水泥中转基地● 全国最大的粮食、木材进口口岸● 长江以北最大液体化工集散基地● 集装箱内贸基本港和外贸支线港● 全国文明单位●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山东省政府集体一等功● 山东省节能突出贡献企业、省企业管理奖● 世界卫生组织口岸核心能力首批达标单位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李慧萍)为准确把握就业形势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近期,日照市将组织一次公共就业服务系统集中调研活动,调研内容重点围绕十个方面进行。围绕公共就业服务...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