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凡爱
员工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如何建立既符合企业实际又利于长远发展的培训机制,完善科学有效的培训考核制度,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成为企业和员工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科学高效的员工培训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培训就是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组织、计划和实施的形式,对员工进行的一种教育投资活动。这就要求培训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实用、有效,应该有的放矢而不能为培训而培训。有效的培训才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反之则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管理运作成本。
二、基于员工胜任力的人员培训模型构建
抓住重点,建立模型。“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胜任力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自控力、执行力等。
系统划分,有的放矢。企业员工培训大体上分为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具体培训实施过程中,要求员工对企业经营性质、管理制度、部门分工、岗位职责都有充分了解。在团体中生活,向具有经验的老员工学习,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所以,要先让员工成为团体一分子,直接参加团体活动,在工作中获得经验。
善于总结,落实考核。初期培训要求员工结合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定期提出工作报告,了解学习进度和深度,便于随时做出必要的调整和强化训练;还应不定期考核,使管理层掌握员工培训的工作实效。通过培训和效果评估,确定哪些胜任力得到了提高,哪些还需进一步加强,然后再重新进入新的培训,形成良性循环。
三、新型企业员工培训方式替代传统模式的必然性
传统的培训在进行员工培训需求调查时,个人不是非常清楚自己需要哪些培训,哪些可以提升目前的工作绩效;而通过胜任力模型,个人与优秀胜任者的区别一目了然,培训项目很清晰。
传统的培训是因为部分员工绩效差,无法胜任工作,企业要求这部分人通过培训达到岗位要求;基于胜任力模型上的培训则是在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向更高的水平发展而进行的培训。
传统的培训项目不一定是目前最需要的与最重要的,对于企业来说容易产生投资大而收益小的矛盾;通过胜任力模型,将清楚的确定最优先的培训项目,节省企业培训成本,很容易找到培训投资与收益的最佳比。
传统的培训因为方向不明确,员工往往是被动参加培训,多数人觉得培训是浪费时间,这样学习效果可想而知;通过胜任力模型,个人知道通过培训可以达到最优秀胜任者的水平,从而创造优秀绩效,个人会主动要求培训并主动学习,从而确保培训效果达到最佳。
通过比较,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员工培训把培训与个人职业生涯有机结合,变过去的被动培训为主动参与,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个人的双赢。
可以说基于胜任力模型上的员工培训是一种集创新性与可操作性于一身的先进培训思路,为企业注入新的资源与活力,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人才优势,赢得发展壮大的战略先机。
(作者单位:日照市万平口海滨风景区管理服务中心)
新闻推荐
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坚持高点起步,着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本报讯(记者 周伟)由市财政局组织编制的《日照市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3——— 2020年)》于近日完成,规划总...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