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8月15日讯(记者焦守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复杂多样,存在诸多影响血糖控制的因素,专家表示,如果对血糖控制目标要求过高,容易引起过度治疗,发生低血糖和出现体重增加的风险加大,反而不利于血糖的稳定。
李大爷今年78岁,得糖尿病已经将近20年,还合并有高血压病,并且几年前发作过一次心肌梗塞,现在也时有胸闷和心前区不适出现,到门诊来看病的主要诉求就是近来血糖居“高”不下,多次监测空腹血糖都在8mmol/L左右,要求大夫想办法把血糖降到6mmol/L。
山东内分泌与代谢病医院临床部主任晏辉表示,人到老年,身体机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退,而且李大爷已经罹患糖尿病很多年,不仅出现了多种糖尿病并发症,还合并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等一些其它的疾病。致使他需要接受多种不同的治疗,各种药物之间也会产生相互作用,改变原来的作用性状和强度,如果在这时候还总是想把血糖控制到正常水平,不但不能获得多大的益处,还会带来一些风险,容易出现低血糖,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讲,血糖控制目标需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像李大爷这样的情况,空腹血糖维持在8mmol/L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降到正常水平。”晏辉说。
据了解,在国际上和国内都有多个大型临床试验证实:在糖尿病的早期,年龄也还相对比较年轻的时候严格控制血糖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是有利于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的,需要力求做到血糖控制达标,但如果病人年龄较大,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或有明显的风险因素,再去强行压制血糖到比较低的水平,不仅对延缓并发症帮助不大,还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糖尿病防治知识,欢迎参加该院周四举行的糖尿病讲座。具体时间:8月18日15:00,地点:山东内分泌与代谢病医院(经十路18877号)三楼会议室。
新闻推荐
本报月日讯(记者刘相华通讯员师伟张劲)日前,国网山东电科院参与研发的国网总部科技项目成果——“国内外首批共3套±千伏直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千伏银东线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