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凤琴,淄博市五音戏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年获首届中国戏曲演唱大赛“红梅之星”,年获山东省文联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年获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年首批齐鲁文化英才,年获山东省非物质遗产保护十大模范传承人。代表作有《王小赶脚》、《拐磨子》、《换魂记》、《姊妹易嫁》、《墙头记》、《回龙传》、《云翠仙》、《紫凤》等。起源于淄博地区的五音戏是山东省的地方小剧种,但正是这个小剧种却创造了山东戏剧史上的一个纪录。淄博市五音戏剧院有两位梅花奖获得者:吕凤琴获第届戏剧梅花奖,她的同门师姐霍俊萍更是“二度梅”获得者,一个剧院两位演员三次获得梅花奖,也让淄博市五音戏剧院无愧于“天下第一团”的美誉。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刚从外地巡演归来的吕凤琴。
本报记者华章
五音泰斗“鲜樱桃”
的关门弟子
齐鲁晚报:你小时候的梦想和五音戏有关吗?
吕凤琴:我从小就爱唱歌,跳舞。父亲是个京剧爱好者,小时候,他一板一眼地教我唱《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在我幼小心里埋下了戏曲的种子。年,我岁那年考进了淄博五音剧团,但很少有人知道,我上小学三、四年级不到岁的时候,就曾和两个小伙伴背着家人偷偷去报考过,我们三个坐客车先到了淄川,错过了招生考试,后赶到博山,又错过了考试,我们坐在一起委屈地哭了好一阵子,就这样第一次考剧团的梦想破灭了。第二次参加招考是年,结果被后来成为我第一任老师的刘艳梅一眼相中了。那次有多人参加复试,最终五音剧团只招了我一个女演员。
齐鲁晚报:你的老师是五音戏创始人邓洪山(艺名“鲜樱桃”),听说他特别器重你,曾将自己珍藏余年的一套戏装送给你,以示衣钵相赠之意。
吕凤琴:提起我的老师,有两个人不得不说,第一个是我的基本功老师刘艳梅,她7岁学习京剧,行当是武旦,我入行的基本功都是跟着她从零学起。压腿、踢腿、下腰、跑圆场……冬去春来,她一招一式地教我。她正直、善良,是我一辈子敬重的老师。
第二位是我的“父亲”老师,著名的“五音泰斗”邓洪山先生。他岁时曾与梅兰芳先生同台演出,梅先生对他评价很高,说:“你如果唱京剧,那就是五大名旦了。”
年7月,我有幸成为邓洪山先生的关门弟子,更为有缘的是我和老师住楼上楼下,这样跟老师学习的机会更多了。
邓老师个性很强,他晚年身体不好,但谁劝他他也不去住院。一天我去看望老师,师哥也是邓老师的儿子邓吉利(艺名“红樱桃”)告诉我,老师因为胸闷已经两天多没有躺下了,只能靠墙斜坐着。即便这样,他还是断断续续地给我说戏。我眼含热泪,以不学戏为“要挟”,才最终让老先生住进了医院,但万万没有想到,那是邓老师最后一次给我说戏、教戏。
现在,每年清明节和老师的忌日,我都会去老师坟前祭奠,跟老师唠唠嗑,汇报一下五音戏的发展与传承,才能得到心理安慰。
五音戏
比其他剧种“酸甜美”
齐鲁晚报:五音戏是一个地方小剧种,它在唱腔、表演等方面有何艺术特色?
吕凤琴:五音戏又叫“肘鼓子戏”(周姑子戏),因为我的老师年在百代公司灌制唱片时获赠“五音泰斗”的锦旗,这才得名叫“五音戏”。年它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五音戏是扎根于民间、生长在民间的地方小戏,它讲述的多是民众身边所发生的事情,生活气息浓郁,风趣幽默,接地气。传统五音戏的故事内容多是表现家长里短的“二小戏”和“三小戏”,加上委婉动听的唱腔,一嘟噜一穗的台词,呈现出一种酸中带甜、甜中透酸的独特味道。在表演上,邓洪山先生独创的“飘眉、送目、飞老鸹”三个绝活,更是其他剧种所没有的。
齐鲁晚报:作为五音戏传承人,你上演从老师那里继承的剧目时坚守了哪些东西,又有哪些创新?
吕凤琴:我从老师那里传承的经典剧目主要有《王小赶脚》《王二姐思夫》《拐磨子》等传统剧目,其中《王小赶脚》是老师一招一式传承给我的第一部传统剧目,也可以说是我的打底子戏。这些传统剧目,也是我们五音戏工作者回家的必经之路。同时我们又与时俱进,创排和演出了《换魂记》《姊妹易嫁》《墙头记》《回龙传》《云翠仙》《紫凤》等剧目,这些戏我们进行了很多创新,在把握戏曲根本的基础上,大胆融进舞蹈韵味等。
《聊斋志异》
是五音戏的宝库
齐鲁晚报:有一个特别让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淄博是蒲松龄的故乡,他的传世之作《聊斋志异》已成为戏剧和影视创作上的题材宝库。五音戏因此更受益吗?
吕凤琴:淄博是一个古老的文化名城,它不仅是齐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聊斋故里、陶琉名城,还是五音戏的重要流传地。五音戏先天与蒲松龄和《聊斋志异》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脉联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跳神》一篇中就有五音戏最早形态的描写和记录。淄博市五音戏剧院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从年第一部聊斋题材五音戏《二子争父》(后改名为《墙头记》)到现在,剧院一共排演了《墙头记》《胭脂》《窦女》《续黄粱》《乔女》《侠女》《云翠仙》等八部聊斋题材的五音戏,在业内和学术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墙头记》被吕剧、山东梆子移植,《胭脂》被越剧移植,《姊妹易嫁》被吕剧移植,并都拍摄了电影,取得了巨大成功。
齐鲁晚报:《云翠仙》是你的代表作之一,获得了多项大奖。
吕凤琴:《云翠仙》的创排是我演员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凭借这部作品我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优秀表演奖等重要奖项。从年第一版《云翠仙》的创排到现在,我对云翠仙这个角色的表演有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以前我学戏以传统小戏为主,人物性格相对单一,特别注重唱功,但《云翠仙》里的主人公狐仙云翠仙性格丰富,亦狐亦仙,亦妖亦人,是一个善良、热情、坚贞、勇敢、智慧的人物形象,这与五音戏传统作品里的人物有很多不同。经过细心揣摩角色,唱腔方面,我在保持五音戏原有“酸甜美”的基础上,注重吸收了现代一些抒情、高亢的发音方法,来表现云翠仙的悲、怨、喜等感情变化;在表演方面,增加了翻、滚、跌、打等硬功,并糅进了大量舞蹈语汇,把真情与武功、舞蹈融为一体,使角色更加丰满、感人。
齐鲁晚报:如果用一段话来描述你的艺术追求,该怎么描述?
吕凤琴:在表演方面,我工青衣花旦,饰演角色半文半武,在继承和发展邓洪山老师“抱包袱、骑驴、数钱、飘眉、送目、飞老鸹”等艺术精华和表演绝活的基础上,又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和“坤旦”的生理特点,追求唱腔的宽广舒展、声情并茂和细腻婉转。我的艺术追求是“根中求新”,希望在更大的舞台上演绎更新、更美的现代五音戏。
新闻推荐
潍坊规范民教机构又出新政 未经批准不得冠名“潍坊”、“鸢都”
本报1月3日讯(记者秦国玲)未经市教育局批准,各民教机构一律不得冠名“潍坊”、“鸢都”等字样,各民教机构原则上不再批准新设,对于办学内容和办学条件已不符合或达不到标准的,支持其尽快转设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