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月4日讯(记者孙业文)近日,由齐鲁晚报举办的“报纸漂流”活动在济南进行得如火如荼,晚报不仅“漂”进了历山路和北园大街的BRT站台,也漂流到了山大、山师、山政三所高校,不仅掀起了学子们的读报热情,就连大学的老师也纷纷“凑热闹”。
4日上午8点,山东大学志愿者程珊珊像往常一样来到蒋震图书馆4楼和6楼放当天报纸,她注意到除了学生在课间看报纸外,不少大学老师闲暇时也在读报纸。“真是没想到,这个漂流活动在校园里还挺受欢迎的,老师们也都参与进来了。”程珊珊说。
“这个报纸漂流活动挺有创意的。”山东大学李老师称,平常通过手机阅读到的新闻多是碎片化的,许多娱乐性的视频或者图片的确愉悦了我们的生活,却难以在脑海里形成深的印象。“手机屏幕还是有点小,看久了累眼,闲暇时读一份报纸就是对身心的最好放松。”他说。
“山东大学阅读氛围很好,晚报的漂流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希望这个活动能够长期搞下去。”蒋震图书馆四楼图书管理员朱宁说,近期图书馆也正在进行“图书漂流”的活动,希望二者相辅相成,让学生体会阅读的快乐。
“我发现放在一楼的报纸拿走的比较多,放在三楼的报纸阅读的多。”山东政法学院志愿者张凯称,报纸漂流活动在学生中很受欢迎,特别是到了课间,学生们经常扎堆看报。“为管理方便,把两个点都设在了我们学院教学楼内,但我经常看到其他院的学生来取报纸看。”她说。
晚报自月日启动报纸漂流活动以来,已经在历山路、北园大街的BRT个站台,山大蒋震图书馆4楼和6楼、山东师范学院3教和4教、山东政法学院设立了漂流点,市民和学生们可以免费阅读报纸,看完后可将报纸放到漂流袋中或者传递给下一位读者。
“快生活,慢阅读。”如今手机刷屏充斥着我们一天的生活,让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你有多久没有停下脚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和享受阅读的快乐。晚报漂流,让小小的一份报纸在你我之间传递,搭建起人与人沟通的桥梁。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1月3日讯(记者于伟)日前,国家半导体及显示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山东)、济宁半导体及显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顺利通过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的资质审查,成功获批“能效标识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