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积祥(中江)
印台山以主峰像一颗方形的印章居中,东峰、西峰比主峰相对低下40—60米,分别向东西延伸,东、南、西三方临凯江,山岩陡峭,山顶较平坦,远望像一个长方形的印台而得名。在中江县富兴镇与永太镇交界处,主峰海拔高663.2米,主峰以北下面呈缓坡梯状,属永太镇(原子金乡)印台村地域,东、南、西三方均属中江县富兴镇(原阳平乡)所辖的天桥村、天梯村区域,印台山东北是唯一上山的陆路,东、南、西被凯江拥抱,西北面因凯江的主要支流“青洲水”而与天台山隔开。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历史人文都在以主峰为界的东、南、西三方。东峰与鸡冠山隔江相对,正好是中江的坝区进入山区的分界——古阳平关的关口。凯江从此处流出阳平关(现富兴镇)进入杰兴镇。
印台山东麓山势陡峭,从靴子岩到高岩头长2公里,面临凯江。上世纪90年代初,有盗墓者在岩上打洞,群众上报了当地政府和县文管所,经过发掘鉴定,这是凯江沿岸的东汉崖墓。由于数量不大,才几十棺墓地,只好重新封存保护。农民相继开山采石,在沙岩中发掘出一块石碑,请来文物专家辩认,乃“白莲教”在阳平关地区活动从兴盛到没落的一块碑文记载。
印台山南麓的大佛岩因刻有一尊露天大佛而得名,称大佛岩。佛像左侧刻有笔划较深的简单文字:“佛像造于唐开元癸丑年(公元713年),工匠赵连仲。”中江县志记载“大佛岩下有深潭百丈”,河水从没干涸过,因此这里成了佛教徒放生的最佳地点。如今的大佛岩又增添了新的人文元素。市委宣传部制作的《大德如阳》电视片,就是在大佛岩选取外景拍摄地,由石匠在这里刻“德”字。2012年,由一家民营企业出资12万元,县委宣传部、书法家协会牵头,选择了古今文人墨客歌颂描写阳平关的诗词歌赋几十首,由现代书法家30余人留墨,刻在大佛岩的悬崖峭壁上,打造了一处新的人文景观——“大佛岩百米书法摩崖长廊”。
从大佛岩沿凯江上行300米,有一片凹地,这是印台山的主峰正南方。这个小湾凹地因宋代包拯的卫士张龙而得名,叫张龙湾(在印台山那边还有一个赵虎湾)。相传张龙、赵虎刑侦破案在此以身殉职,人们为了纪念他们,修有张龙坟墓,立有四根圆柱套方斗石的围杆,文化大革命时被毁,但地名张龙湾却沿用至今。从张龙湾上行500米有一座上世纪50年代末、前苏联专家勘测设计的天台水库,后因苏联专家撤走,工程停建。1970年由阳平、瓦店两乡政府请人重新测绘,缩小规模改建成3台机组750千瓦的天台电站。
印台山西峰半岛——桃花山,这里是凯江进入阳平关的第二个大回湾,是凯江在阳平关拐7个大弯的中枢地点。此山顶部平坦,有宋代修建的“朝天寺”,朝天寺因坐南向北,山门朝天台寺而得名。明末毁于兵乱,现已部分修复。
桃花山下有“月亮岩”和“望江渡”。古人曾为中江县城附近八景撰联:“印台月,栖妙霞,南塔云,红岩日,伍城水,双桥河,万柳逵龙,合远近岚影溪光,邀来座客;圣泉诗,响壁赞,西江调,文石歌,田真书,道子画,工部题句,搜古今名流余部,唤起吟僧”。上联的“印台月”即指阳平关印台山麓的“月亮岩”。
在桃花山最西边的凯江上古时设有一处渡口,下了桃花山,渡船可到“望江亭”。清代中江诗人何盛斯写下《阳平关》:“我渡桃花水,人歌豆子山,蒙蒙飞白雨,顾盼一开颜。”诗中所指的就是此地。从望江渡过河,登上印台山西峰半岛——桃花山,可一睹阳平关的山水胜境,天台山、龙峡山、马鞍山、狮子山、玉琴山、鸡冠山和凯江的几个大回湾和现在的“天龙湖”尽收眼底。
随着“德阳国际健康谷”生态旅游开发的启动,中江县凯江流经的瓦店、富兴、杰兴、南华4个乡镇都相继制定了《健康生态游开放项目建议书》。桃花山已纳入富兴镇的开发规划。相信在两三年内,何盛斯的“顾盼一开颜”,将会变成现实,让桃花山在春风中大放异彩。
新闻推荐
扎根矿山舞台 常搞发明创造 带头捐款捐物 热心老矿工干一行爱一行
晚报讯(记者张莉萍通讯员蒋振华摄影报道)“以前咱单位职工有困难,综采二区的职工都主动捐款,现在人家有事我们可不能袖手旁观。”近日,田陈煤矿综采一区的老牟不仅自己带头捐了200元,还和有关领导一起...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