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数据都显示,我国经济正在复苏,但为什么企业却感觉日子仍不好过、甚至更难过了?11月25日,山东省温州商会两周年、济南市温州商会十周年庆典大会在山东大厦召开。在主题为“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温商高峰经济论坛上,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产业室主任史炜一开场,就抛出了这个难题。
“我还记得当年在总裁班讲课的时候,来的最多的就是温州、台州、义乌、宁波的老板,他们来学管理、学营销、学人力资源。”史炜说,1995年到2005年是市场相对饱和的阶段,以浙商为代表的企业家们开始研究管理和市场。这恰恰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
但随着产能过剩危机的到来,尤其是WTO带来的红利逐渐失效,让外贸依存度高的中国经济面临难题。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所走过的道路,史炜认为,当中国经济进入2017年时,过去40年所积累的成功历史经验,正在成为这些企业走向失败的原因。
他解释说,中国经济正在向寻求质量的方向发展,这时却遇到了一个特殊的情况:90%的企业,仍然是传统的、粗放的、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的企业。这些年,我们一直试图去改造它们,通过房地产去牵动、通过资本市场牵动、通过新兴服务业牵动、通过WTO牵动,但都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未来经济的发展,不再是向国外卖东西,而是卖产业链。”史炜说,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国家集中最强大的科技资源、人力资源,包括整个社会资源,集中力量解决社会的创新问题。创新不是一个虚的概念,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实体经济的创新,到底该如何落地?特别的是像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么高大上的东西,如何应用到企业的具体实践中?史炜举了个例子。去年,他到泉州一家企业考察。正是这家从事传统纺织业的企业,让他见识了最接地气、最务实的创新。
这家企业上了一套新设备,原来800多个工人,一下子减少到80人。但出现一个问题:工人来回查看断线、缠线等问题,耗费大量精力。怎么办?企业想办法在设备旁安了感应器,记录电压、电流、线的粗细、机器转数等20多个指标。一个月后,将这些数据整理分析,据此总结出一个容易出现问题的指标区间。
接下来,根据这些数据,研发出一套调控系统,就像电力系统用的稳压器一样,一旦进入容易出问题的区间,立马会介入调节。这样一来,企业老板只要拿着一部手机,即便身在世界各地,只要有网络,就能即时掌控远在千里、甚至万里之外的机器。重要的是,这种人工智能的应用,成本并不高,企业只要用心,就能做到。
今年是山东省温州商会成立2周年、济南市温州商会成立10周年的重要年度。打造百年商会,一直是济南市温州商会的奋斗目标,永久固定的办公场所是非常重要的。在25日的庆典上,旨在推进购买商会永久性办公物业等相关事务的“温州会馆筹备组”正式成立,温州会馆项目正式宣告启动。
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目前有20余万温州籍人士,其中驻济温商有6万余人。作为规模最大的外来商帮之一,投资经营涉及商贸、房地产开发、建筑、机械制造、电子商务等众多产业,多年来共计在鲁投资数千亿元,已成为山东省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支重要力量。 (记者董莉)
新闻推荐
市十四中的学生在展示团队啦啦操。11月23日,全国中学生核心素养与学校课改专题研究会在市第十四中学举行。来自北京、山东、广东等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共同聚焦学校课堂、课程建设和中学生核心素...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