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衍圣公朝服银雀山《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战国铜餐具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钱欢青 摄
27日晚,央视综艺频道《国家宝藏》第二季,备受瞩目的山东博物馆三件文物终于亮相,明星守护人王学圻、林心如、鹿晗演绎千年齐鲁故事,让银雀山《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战国铜餐具、明衍圣公朝服三件文物成为网红。28日,记者来到省博,请陪同明星守护人拍摄文物的专家,再次详解文物,讲述《国家宝藏》之外,更多有趣的故事。
银雀山《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红外线扫描发现更多“隐秘”
在《国家宝藏》中,王学圻在山东博物馆看到银雀山《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时“很激动”,随后,他化身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国军事家孙膑,演绎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为王学圻现场介绍《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的山东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卫松涛告诉记者,《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的价值众所周知,它是目前现存最早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版本,《孙膑兵法》更是失传已久,它的出土证明了学界一直有争议的孙膑及其兵法的存在,“从2015年开始,我们银雀山汉简整理小组,更换了保存竹简的蒸馏水、防腐剂,并且给所有竹简拍摄了高清彩色照片,进行了红外线扫描。结果发现了一些原本没有发现的信息:一是通过红外线发现了原本用照片看不出来的字迹;二是在竹简背面发现了人为划痕等很多有用信息。这些划痕显示着竹简的编连方式,对研究竹简意义重大。”
战国铜餐具稀、轻、巧、实铸精品
在《国家宝藏》节目中,战国铜餐具的明星守护人是林心如,在国宝“前世传奇”中,林心如变身临淄稷下学宫的美丽厨娘夏姜,夏姜整天为稷下学宫学子们的伙食忙碌,累得想逃跑,但是依然遭遇学子们的刁难,而她在齐鹿的指引下,最终以饮食为媒,化险为夷。为林心如现场讲解这件国宝的山东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李栋告诉记者,由61件铜器组成的这一战国铜餐具,是全国唯一的一套,这件国宝的特点体现在“希、轻、巧、实”四个字上,“稀是稀少,全国仅此一套;轻是重量轻,除了作为‘外盒’的三个铜罍构建在2.5公斤左右,里面装的59件餐具,每件重量大约只有100克,对于动不动就有几十公斤的铜器而言,它们的重量显然很轻;巧是指设计巧妙,所有59件餐具都要装到一个直径大约25厘米、大小相当于一个篮球的铜罍中,需要严密的计算和不断的试验,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工艺;实是实用,我们常见的青铜器以兵器和礼器为多,但这套战国铜餐具在设计、制作一开始就是以实用为目的。”李栋表示,出土这套铜餐具的战国墓同时出土了三个鼎,按照周朝葬制,三鼎陪葬说明墓主人是“士”这一级的,而且战国时已经礼崩乐坏,僭越现场常见,这套铜餐具的出现,说明墓主人虽然地位不是特别高,但一定掌握着很大的资源。
明衍圣公朝服恒温恒湿保存,一点不能马虎
《国家宝藏》中明衍圣公朝服的守护人是鹿晗,在国宝“前世传奇”环节,鹿晗饰演了江南才子沈德符,沈德符自小便听来家做客的达官显贵讨论前朝掌故、趣闻怪谈,于是他决定写一本历史琐闻笔记,取名为《万历野获编》。一日,沈德符听到一个嘉靖皇帝与朝服之间的故事,据说是一位司卿在大朝会上将皇帝的玉佩与自己勾连在一起,由此引发了关于礼制变革的导火索。而彼时年轻的嘉靖皇帝在礼制中徘徊挣扎,不知该如何妥协抗衡,于是请出了当时的衍圣公来述说礼制。
为鹿晗讲解这件文物的山东博物馆研究馆员于芹说,这套明衍圣公朝服的珍贵之处,在于它是现存唯一一套传世的明代服饰,而节目中没有说的是,这件国宝文物的保存情况,“我们知道文物当中的丝织品非常娇贵,因此在库房是必须恒温恒湿保存的,在如今省博的‘万世师表’展厅,陈列明衍圣公朝服的这个展柜也是绝对恒温恒湿的。”(记者钱欢青)
新闻推荐
女报记者孙墨琦过了小年,新年的气氛越加浓厚,炸藕合、做香肠和酥锅……各色美食渐渐塞满冰箱,“每逢佳节胖三斤”的...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