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岚 本报通讯员 郝俊龙
金秋时节,走进商洛市城乡的中小学校,一幅幅美景展现眼前,现代化的气息迎面扑来:亭台楼阁式的校园校舍、设施完善的塑胶体育场、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温馨舒适的学生宿舍,处处绿草茵茵,学生们穿梭在校园,微笑挂在脸上,幸福洋溢在眉间……
近年来,商洛市依托“三个创建”载体,教育投入越来越多,校园校舍越来越美,师资水平素质越来越强,教育质量越来越高。丹凤、柞水、山阳、商南、镇安5个县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山阳、商南、柞水、丹凤4个县创建为省级“双高双普”县,山阳、商南2个县创建为省级教育强县,创建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谱写了贫困地区也能办好大教育的新篇章。
抓投入——夯实教育优先发展基石
2012年,商洛市按照“全面启动,分类推进,整体提升,逐年达标”的思路,7县区启动了双高双普、教育强县、均衡发展县区“三个创建”工作。
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商洛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双高双普”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双高双普”和教育强县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具体任务和各项保障措施,提出了“三创”工作的时间表和线路图,并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和“双高双普”目标责任书,建立了督导考核制度和问责制度。各县区实行县级领导、县直部门包抓乡镇、包抓创建工作重点项目责任制,采取督查督办、月考季评、现场推进、挂牌销号等一系列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层层夯实了工作责任。
商洛7县区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政收入普遍只有2亿元左右,而实施创建工作大多数县区所需资金都在5亿元以上。为此,全市在全面落实中省教育投入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的基础上,采取政府投入、招商引资、BT模式、项目整合、购买服务、贴息贷款、民办公助、工队垫资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捆绑使用教育项目资金,集中力量解决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和农村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等难点问题。
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创建资金达39亿多元,新建、改扩建校舍123.1万平方米,硬化、软化体育场426个,添置电脑15600多台、多媒体设备3300多套,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
抓质量——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学前及特殊教育快速发展。商洛市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快速增长,保教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全市有独立幼儿园409所,比“十一五”末增加228所,加上小学附设幼儿园601所,共有在园幼儿80337名,比“十一五”末增加50094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6.98%,比“十一五”末提高36.98个百分点。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7所,市级一类幼儿园30所,全市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商洛市和洛南县特殊教育学校建成使用,随班就读工作得到加强,全市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
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商洛市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标准化和示范高中创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鹿城中学、山阳中学南校区建成使用,商洛市高级中学、商州区高级中学、镇安县第三中学启动建设。目前全市有省级示范高中3所,省级标准化高中8所,市级标准化高中5所,省级示范、省市标准化高中占到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67%。全市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6%。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市上成立了市级职教中心暨培训基地,市直及各县区整合工作基本到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2.88万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达到7000多名,建成中央财政实训基地5个,骨干精品特色专业16个,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3所、省级示范职业职中4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陕西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工程示范县3个,2所中职校进入国家第二批、第三批中职示范校创建行列。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农民25万人次,培养农村实用技术骨干5万人,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
目前,商洛市共有民办幼儿园159所,在园幼儿29084名。民办中小学15所,在校学生10464名,民办教育已成为商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抓内涵——实现贫困山区教育梦
办人民满意教育是党和人民对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贫困山区的“教育梦”。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引导鼓励学校办出特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适合的教育,商洛市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内涵发展,培育校园文化,发展教育科研,深化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2008-2015年,连续8年全市高考文史、理工二本以上上线率居全省前列,8年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到6.1万人,平均上线率40.99%,高出全省12个百分点。
2013年,商洛市出台了《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机制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规定(试行)》,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和初任校长公开招聘制度,七县区新上任的65名校长均通过竞争上岗或公开竞聘产生。市教育局与8所重点中学校长签订了第一轮任期目标责任书。全市共有320所中小学校长与县区教体局签订了任期目标责任书。
“到农村去!到薄弱学校去!”为促进城乡师资均衡,商洛市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意见,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商南县有586名新招聘教师分配到丹南边远山区任教,为农村学校发展输送了新鲜血液。仅2014年,全县竞聘交流教师67名,跨镇交流教师132人,县直学校之间交流教师15名,交流校(园)长19人,75名新招聘教师分配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25名国道沿线教师到边远薄弱学校支教。
2011-2014年,通过实施特岗计划、振兴计划、公开招考、免费师范生招聘等形式,全市共补充合格新教师3230名,全市中小学教职工达到2.67万名,5年培训教师达10万多人次,教师素质和校长队伍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商洛市坚持培养培训并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名优教师,先后开展了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教学能手大赛等活动,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其中410名教师受到国家和省上表彰奖励。
新闻推荐
编者按:在历史的坐标上,考量即将过去的“十二五”,发展和改善民生无疑是这一时期的最强音。陕南移民搬迁工程乃是题中之义。2011年陕西省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以来,
县委书记璩泽涛(中),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宇鹏(右三)在古城镇调研移民搬迁工作。石门河西移民新区巡检街河东移民新区保安街移民新区阳光庭园移民小区古城街移民新区强管理抓服务实现百姓市民梦一幢幢灰...
洛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洛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