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新闻 洛南新闻 丹凤新闻 商南新闻 山阳新闻 镇安新闻 柞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商洛市 > 商洛新闻 > 正文

诗到水穷处 山空神自灵 ——谈郑学良近几年的诗歌写作

来源:商洛日报 2017-12-19 08:21   https://www.yybnet.net/

刘知文

2008年初秋一日上午,学良和我坐在他家对面山上的林子里,寻找继续写诗的路径。2005年他出版诗集《花开的声音》后,苦思冥想,总是不能突破自己。那个上午,树林隐藏着我们,这儿与诗的距离最近,但我们长久的背靠树身坐着,沉默,抽烟,沉默。

他那诗集第一首诗题为《在冬天来临之前》,曾被《人民文学》刊发,几乎是誉满商洛文坛,不少文朋诗友记住了那首诗的核心(结尾):“在寒冷的冬天/不能冻着两个人/一个老人/一个孩子”。但他自己心里也清楚,这不是好诗,不过是道德观念的宣讲,缺少空灵,没有诗的意境,不能走那条路。他追求的是诗歌艺术,而不是廉价的声誉。

直到2009年春季,见了他一组诗,知道他一颗诗心每日与山水草树虫鸟作伴,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风来了又去了/雨来了也走了/一只羊,一群蚂蚁/和一个诗人/谁的坚持更长久”。我不禁喜悦。2010年以来,陆续读过他数十首新作,它们告诉我:郑学良在人与自然相通相融以求空灵神妙的写诗之路上,抵达了更高的境界。

“是谁听到了一株松树内心的/涛声,看见了一轮一轮的/波浪,一地的琥珀/透着血色”(《倚松而卧的人》);“面对的倾听者,一位/真诚的哑子/只有动用整个身子,甚至不惜/把躯体喊破”(《来自性命的情歌》)

与其说这是移情于物,不如说是个体心灵化的自然,这“透着血色”的松涛,“不惜/把躯体喊破”的蝉声,自诗人心灵涌出来,成为诗句。再看他《两粒露珠》(全文)

两粒露珠/这是谁和谁的灵魂/在一枝草叶上/经一缕微风/轻轻一推/他们就走到了一起/仿佛前生早已约定/两颗心汇成一颗/才能装下整个春天……

本来是自然中一个微小的细节,到诗人笔下,却似有神助,可以说是诗人的灵,与自然的妙,发生了一次邂逅。还有他在松林里“想翻出内心所有愿望静静地摊开/又怕一只不意掠过的大鸟/偷偷地叼走/恍惚中,时间响了/是山下远去溪水哗哗的脚步”,内心活动与自然景物、听觉与视觉、空间与时间,相互交叉,相互照应(尤其是后两行),神在其中。有论者认为:神、生命、时间是现代诗歌的三要素。在学良近几年的一些作品中,正是这三者的默契产生了平静、和谐,只能意会不可言说的佳境,没有一点人工的痕迹。

近几年,学良多次写到佛。佛生禅境,禅境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他发表在《延河》上的一首《被时光打磨的佛》(全文)这样写:

一人在溪畔的一块大青石上

枯坐。鸟儿的眼里

是否有我

我不知道反正在我面前的小水塘里一只水鸟在不停地栽植荷花它淡黄的喙,粉红的脑壳和一身碧绿的羽毛盛开即凋谢,凋谢又盛开都在眨眼间一塘的荷只是一支荷缓缓地将枯坐在石上的肉体打开那不是我,那是盛开在溪畔的另一支荷。那就是我一位被时光打磨的佛——

前两段说,“我”融进自然之美,忘记了一切。第三段转换视角和节奏,呈现幻觉中的荷花(也可以认为是神仙眼中的荷花),显示生命的神秘和时间的神奇,眨眼间便是一度轮回。接下来把视点缩小到“一支荷”,节奏慢下来,推出这首诗的核心句“缓缓地将枯坐在石上的肉体打开”。这里的荷是神化的,被荷打开的人不再是肉体凡胎。人与荷与神的相互转换,随着一个否定词和两个肯定词,进入禅境。诗人内心的蝉鸣、松涛,在这里已静化为佛。如果说诗是灵魂的演艺,这首诗的演艺已经到“家”了。

郑学良近几年诗歌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空灵,最空灵的应是发表在《诗潮》2013年4期上的《空山》,全文抄录:

一个人在河谷里走着

仿佛空山里滚动的一块石头

一个人的动静不被另一个人知道

如同一个人的心思不被道出空山寂静,只有一个人的动静那些风声、鸟声、流水只是伴奏空山空空,河谷里一个人的动静多像眼眶里睃动的瞳仁一位漫游的神空山不空,只因一个人的到来山是空的,那个行走的人“仿佛空山里滚动的一块石头”,读者会听见那石头滚动的声音,这“空山”愈是“寂静”,那石头滚动的声音愈是响亮。第三段又一个独特的比喻:“一个人的动静”“像眼眶里睃动的瞳仁”。是谁的瞳仁?人的,神的?是否那个人已变成空山中“一位漫游的神”?这首诗让我想起唐人王维的绝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者都空灵,都入禅境,不同点主要在于:王维诗中的人是隐蔽在桂树下的社会上层人士,学良诗中的人是行走在山间的草民(像山里的石头一样)。就诗的内容看,学良的比较复杂,结尾留下更大的思考空间。当然,学良不是名家老手,这首诗并非字字妥帖,总觉得在枝节方面有点瑕疵,需要锤炼,这是题外话。

诗主虚不主实。“空则灵气往来”(周济语)。我的体会是:空则灵,灵则神出,出神入化。而“空”乃“心空”,即“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现代哲学家、诗人宗白华语)是也。对于郑学良由三年苦觅到现在的境界,我无力一言以蔽之,就篡改古人诗句,凑合两行“诗到水穷处,山空神自灵”作为题目。回想2008年那天在山林中,也正是我的“水穷处”,可我这几年越写越糟糕,其原因,一是我的心总是被“世务”所困,二是我没有那种与自然朝夕相处的山居生活环境。

新闻推荐

商洛市开展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

本报讯(记者张瑞)12月14日,记者从市安委会了解到,商洛市将全面启动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彻底排查治理安全隐患,认真解决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此...

商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诗到水穷处 山空神自灵 ——谈郑学良近几年的诗歌写作)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