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何春红 韩瑞 余海龙)寒冬时节,走进位于丹江河畔的商南县过风楼镇柳树湾村,整洁的街道边直立着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一条条宽敞干净的水泥路直通农户门前,山间地头,村民正在忙着种植油用牡丹,河边桥下,休闲广场正在建设中……从曾经的“无业可兴”“无景可看”,到如今的景色秀美、宜居宜业,这是柳树湾村紧抓脱贫攻坚机遇,推行“三变”兴产业,夯实基础促振兴的喜人成果。
柳树湾村辖25个村民小组,共有772户2630人,其中建档立卡在册贫困户189户664人。近年来,柳树湾村围绕建设“村美业兴民乐”小康村目标,发展脱贫产业,整治环境卫生,完善基础设施,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的乡村振兴“蓝图”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要致富,产业来开路。在总体架构上,村上着力建设“柳树湾特色农业产业园、野虎岭林下经济示范园、司法沟种养殖示范区、小栗沟生态散养区”四大园区,确定了种植、养殖两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柳树湾特色农业产业园为中心的“一心三区”发展规划,依托园区基地辐射带动群众增收。在发展壮大脱贫产业基础上,大力推行“支部+集体经济+‘三变’改革+贫困户”模式,按照村集体和贫困户各占50%的比例,利用产业发展资金,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发展劳务等形式,已流转土地150亩发展天南星中药材种植,建成柳树湾村“三变改革”产业示范园基地,为114户贫困户按比例配发了800元股权证。同时,成立同兴机制砖等3家公司和太空莲鱼共养、佳宝食用菌种植等专业合作社10个,建成1500亩良种核桃基地1个、年产20万食用菌基地2个、毛竹加工基地1个、规模化养殖基地4个,带动全村群众458户1832人实现增收,其中贫困户114户386人。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这是三年前柳树湾村的真实写照。该村从建强基础设施入手,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土地整理、房屋修缮、道路修复、饮水畅通、庭院美化、厕所革命、通信保畅等“八大行动”,修建水泥路7.5公里,修建田间产业路1.2公里,建设集中排污管道600米,实施厕所革命130个,新建旅游厕所1个,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建设景观长廊2公里,休闲广场3处,修建标准化村级活动场所5间2层,疏通自来水管道7公里,实施农网改造8公里,使水、电、路、信等达到全覆盖,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在此期间,一批贫困群众依托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得到实惠、增加了收入。“今年村上招聘我到公益性岗位工作,每月能挣一千多块钱,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贫困户曹庙丽说,因为要照顾70多岁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小孩上学,她一直没有出门去打工。这下,她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和照顾家庭两不误。
据了解,未来两年,柳树湾村将坚持以壮大集体经济为重点,以贫困户脱贫为目标,按照“农业+旅游”的工作思路,继续推行“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农户”党建领航模式,将园区打造成集花木育苗、旅游观光、特色种植、农事体验、餐饮娱乐、休闲垂钓为一体的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确保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壮大“双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汪曼莉)1月22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根据该厅对2017年核发的378家排污许可企业开展的质量检查情况,以及随机抽...
商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